浅谈提高历史选择题准确率的优化策略

2015-08-15 00:53:42邢宇梅
新课程(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史实做题选择题

邢宇梅

(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在江苏高考中,历史选择题占到总分的一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真有点“得选择高分者,得天下”的意味。所以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对选择题的讲解和解题技巧、思路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选择题准确率,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夯实基础,提高辨别史实的能力,从源头上防止出错

绝大部分的学生,历史选择题每次都做得很差,得分率偏低,归根到底在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平时的训练或考试中,出现了很多知识性的错误,包括基础知识的遗忘,史实、历史概念含糊不清,相互混淆,记忆不准,细小知识点不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等。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进行一切历史思维活动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回归课本,熟读教材,落实教材,夯实基础。

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学生在答题时,都要在时间上有一个准确的判断。但好多学生往往对于历史事件所处的时间或阶段记不住,因此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江苏历史高考中,必修有三本书,对于一些重要的史实,可以让学生看每本书后面的附录——中外历史大事年表,以此来熟读和记住重大历史事件。如“封建”一词在古代与近代的含义不同,古代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含义,一般指西周的分封制,与后来出现的“封建社会”并不是同等概念。另外,还有明代的内阁与英国的内阁,唐代的中书省与元朝的中书省等。针对历史教学中的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等,比较重要的有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演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二战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这些都是平时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考点,所以在教学中要进行专题讲解,罗列各阶段的史实,总结归纳阶段特征、演变情况、结果及影响等,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

二、加强答题训练,提高解答应试能力

许多学生感觉自己平时学历史还不错,可就是做起题目来错误率很高。归根到底,就是对历史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训练度不够,不能对知识点举一反三。俗话说:熟能生巧,做多了,自然而然做题的速度、对试题的难度把握、适应性就增强了。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中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狭义上的“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今天,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考查点一般是不变的,变的只是知识考查的角度而已。所以,通过平时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该知识点的命题方式、角度、变化趋势,从而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把握该知识点的重点和考查的方向,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如2011 年江苏历史高考选择第3 题,考查了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的识记。如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出现时间、活版的类型、使用情况等。而在2014 年江苏高考选择同样是第3 题,通过给出的史料,考查了雕版印刷术的相关使用情况。那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将印刷术的相关知识点牢牢掌握,然后再结合所给出的材料,迁移知识,将材料所述和所学知识相结合来进行观点的判断,信息的筛选、辨别及历史分析等。

三、善于总结平时训练中出现的常见问题,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出现

俗话说,吃一垫,长一智。对于平时我们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而不能不把它当回事,或是熟视无睹。谈“错”色变或“错”尝辄止都是不可取的,唯有“知错就改”方能延伸成功之路。

好多同学经常做完题目就渴望对答案,对完答案就没事了。其实,我们更应该在获得答案的同时,及时去总结和反思做错的原因。是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还是思维、心态的原因……平时在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的错误及时记录在试卷上,或记录在专门的错题集上。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反思,久而久之,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就会在脑子里浮现出相关解题的技巧和应该要注意的地方,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将知识结构上的残缺和认识上的盲点规避掉,防止掉入“陷阱”。

教学中,老师一再强调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熟读材料,寻找关键字词,圈出关键信息点,提炼基本观点,联系书本知识等。但往往收效甚微,很多学生不把它当回事,反复地犯同样的问题。有时,老师给他指出了错误,他也不承认,只是用“粗心”一词来掩盖过去了。但如果学生真正在平时训练中能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错误,那么这些错误的注意点,他在做题的时候就会着重注意和尽量避免了,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

历史选择题做错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匆忙答题

2.概念的理解不透彻,深层的含义思维不到位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4.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5.历史与地理的结合缺乏空间思考

6.比较和迁移历史概念的能力欠缺

7.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分析能力欠缺

8.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9.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10.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在平时学习训练中,善于做个有心人,及时对出错的地方进行漏洞弥补,进行规律的总结,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讲解要到位,要及时更新讲解方式和技能

我们在早期的历史试卷讲评中,往往侧重于统计错误率高的选择,加以重点讲评,而对于个别同学错的选择,往往都是忽略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要注重历史学科中的临界生,争取把他们往B 级上赶。而往往这些所谓的临界生,绝大部分不能达B 级,主要就是选择题错误率太高了,不应该错的也选错了。所以,我们老师讲评的时候,就应该留意这些学生做错的地方,加以重点讲解。再也不能因为这个选择简单、错的人少就忽略不计,不再进行讲解和分析。

对于历史试卷的讲解,还要注重时效性、方式方法。有时我们老师自认为已经将题目讲得非常透彻、清楚了,但是往往学生还是无法理解,之后还是会做错。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没有从学生的思维方式、解题角度去考虑,而是按照我们预先的设想去加以解释。为此,我们不妨在试卷讲评中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自由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将问题加以解决,有时同学之间的讲解更能贴近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纯粹知识的讲解,只能解决学生暂时存在的问题,但不能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在讲解选择题的过程中,还应该渗透一些解题的技能和方法,让他们尽快提高学习成绩。例如,做选择题往往有一些方法:筛选法、排除法、简化法、替换法、直接联想法、作记号法、题干还原法、猜测法……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不能在材料还没看懂,似懂非懂的情况下答题,这样会导致看题不仔细,出现失误判断。看不懂材料,应该把材料读至少两遍以上,这样材料讲什么意思,我们就会逐渐清晰明朗。也不能在材料没读懂的情况下,就去看给出的四个选项,这样会受到选项的干扰。有些同学就会想当然地将看起来“长得像正确答案”的选项误选了。最后,我们还要反复告诫学生:珍惜第一印象,选择题往往越改越错,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轻易修改作出的选择。

教无定法,教无常法,学无捷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总之,要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灵活运用知识和材料,方能“我型我秀”。

谭方亮.选错分析与纠错策略之我见[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05):13-15.

猜你喜欢
史实做题选择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单项选择题狂练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三角函数部分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军事历史(1995年3期)1995-08-16 03:06:48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
军事历史(1993年4期)1993-08-15 08: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