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山逸夫学校 姚明哲
我在教学期间一直思考并着力于研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被动”变为“主动”,继而能“自主”,学习方式由“接受”改为“探究”。笔者认为针对农村初中,要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好这一教学环节,更能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我想学”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这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大魅力。
针对农村初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丰富和变化,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方法上的多样化,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控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初中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师,在几年的教育实践中,我—直在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合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解决以上问题找到对策,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学习数学知识中得益。
我们的学生往往在完成课堂练习时,不去深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走到哪儿算哪儿”的习惯让学生往往只能做到“依样画葫芦”的简单模仿,而没有自己的思维,对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保守而被动,不会举一反三,所以一旦题目稍有变化,他们往往觉得不知所措,这是一个不容我们教师忽视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及知识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者不同的见解,并在全体学生的探讨中加以解决,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完善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提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表现在前后学习相互关联,当前的学习与过去的学习有关,同时也将影响着以后的学习。充分利用这种连续性特点来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笔者多次尝试在课堂教学时设计类比式的探究教学方式,帮助启发学生将所学新知识与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构建并完善知识体系,取得了—定的成效。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新的情趣,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我们现在的学生还处在应试教育时代,对他们而言,很多时候学习不是出自兴趣,因此他们也很难将学习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尤其数学又是一门比较严肃枯燥的学科,学生们更难将数学应用于生活,或具备将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的能力。笔者发现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课已终而意未尽,从而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
如《生活中的轴对称》一课,我结合学校剪纸特色,在大屏幕上展示剪纸特长生的作品,让学生观赏美妙的对称,聆听作者绘声绘色的介绍,全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在谈及感受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复杂的剪纸作品中蕴涵着如此神奇的数学道理。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审美能力。
“听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探索的条件,给学生留出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才能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这一课时,要测量树的高度,我采取分组教学,每个小组都准备卷尺、足够长的绳子、标杆,我提出,“同学们可以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然后请你记录下你的数据,完成后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全班同学立即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合作,有的称,有的记录,有的讨论……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都在尝试、探索、体验。各小组测完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都是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的。”在探究性思维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适时点拨,真诚做出的评价,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干金”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课程标准下的好老师,不仅要悉心研究、反思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真正去尊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时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引导;真正给予学生尊严、方法、胆量、热情、成功,实实在在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我们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