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丰县中学 肖 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已逐渐由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教学形式向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与其形成课堂互动,以增强其对政治知识的主动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生活中独立思考能力转变。实例教学即是新课程改革中运用较多的模式之一,其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特指将最新的政治时事讯息引入教学,并结合相关书本上的政治知识帮助学生领悟及思考。政治课程自身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密切关注时事动态,故实例教学可成为高中政治课堂上的最基础教学法。本文从高中政治课堂实例教学中的误区入手,对其具体功能进行系统分析。
1.教师仅传播时事政治资讯。
大部分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倾向于将国内外近期发布的政策、时政要闻等及时向学生传达,以扩大学生时事资讯的知识面。但上述做法通常以期中、期末、中考、高考等大中型考试内容或标准为指导,即仅让学生知道上述政治事件的发生,以期高中生可在考试中得以运用。
2.实例教学仅是高中生政治辅助工具。
高中政治相对于初中政治而言,其语言理解难度较高,如政治协商制度、上层建筑、再次分配等政治概念及其他描述,均需教师进行深层次的讲解,高中生方可能提高接受程度,故采用实例教学成为政治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大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某些政治实例,并在旁予以讲解,以引出课堂教学知识或使学生得出正确结论,从而使实例教学成为政治课堂的辅助工具。但实例教学用于上述用途后,其功能性逐渐弱化,且政治教育容易沦为空泛、无趣的德育教育,进而使高中生对政治学习产生排斥感。
3.实例教学为课堂活跃程度的标准之一。
为提高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大部分教师均面临公开课压力,所以利用各种方法激发高中生当堂政治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其通常将实例教学法融入书本教学中,以使教学氛围更加精彩。但这样一来实例教学容易成为一堂政治课效果优劣、课堂气氛好坏的标准之一,进而使政治实例教学在学生价值观构建与知识吸收方面的作用掩盖在类似丰富的表达形式下。
1.结合情境教育以提高德育知识掌握度。
时政新闻及社会现实事件对政治概念的说服力远高于任何资料或假设,有助于高中生了解社会形态,并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但若仅将实例摆在学生面前,无法真正达到上述要求,故需在摆实例的同时结合情境教学,将实例进行深层次分析,指导学生站在事件双方当事人的角度看待其发生、发展,从而令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全过程。
2.实例教学目标需考量学生价值观培养。
由于高中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政治教师需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实例教学通常可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对现实社会实例中当事人双方的价值观予以剖析,更可让学生信服,且有利于其对价值观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另外,政治时事的讲述可提高学生对国家政策动向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有助于其加深对国家与世界政策变动的理解和整体发展的认识。
3.改变高中生对当前政策的错误理解。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具有一定判断是非能力,且对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心理诉求,但其由于阅历和知识结构等主、客观条件限制,对大众传媒播放的时政新闻及其他社会信息容易产生一定错误理解,从而对国家、社会产生偏见甚至抵触。因此,教师在政治课堂中可通过实例教学还原政治、社会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从主流立场讲述事件发展的过程,从而改变学生对当前政策、社会现象等的误解,并促使其以相对客观、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参与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理论基础。
4.促进高中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不仅要求以高中生为教学主体,而且指出应设置政治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丰富理性思维、视野开阔且知识信息储存量大的人,故高中政治课堂实例教学中也需培养学生独立、发散性思维。实例教学需在列举社会现实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探究,并帮助其摆脱对所述事件的既定想法或传统想法,鼓励其以全新思维进行考虑,再从旁予以讲解,从而实现社会实例向政治知识的良好转化,学生可将教学实例真正转变为自身知识并加以运用。
实例教学法是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不局限于传统方法中的书本教学,其运用诸多政治时事、社会现实并对实例进行细致剖析,使高中生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提高,且对政治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政治能力、思维能力、价值观养成能力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陆益倩.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实例教学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12):111-112
[2]刘士启、刘化民.高中政治课堂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22(S1):59
[3]郑志东.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8(02):25-26
[4]盛士辰.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04):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