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陈涛镇友联小学 李巧兰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写作教学属于一大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需要加以深入分析。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小学生写作能力低下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既与学生自身学习方法技巧、生活积累方面的因素有关,也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密切相关。导致学生作文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1.作文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作文就打退堂鼓,有畏难情绪,宁愿背书默写生字词也不愿写作文,这样的消极情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障碍。
2.缺少生活历练感知基础。作文是要将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而表达的内容则来自于学生的生活。许多小学生对生活缺少感知基础,他们的脑海中没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没有丰富的事件素材,整个学习缺少了生活的素材作为基础,拿起笔来不知如何说起。
3.写作技巧掌握不够扎实。有些小学生虽然在作文写作中比较勤奋,但是他们写作的技巧没有掌握到位,写出来的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缺乏了写作的技巧方法作为支撑,学生难以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4.作文指导方式枯燥乏味。有些教师作前指导流于形式,等同于简单的提要求,而对于如何体现这些目标、如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技巧的程度,则缺乏有力的措施,写作前指导方式较为枯燥,成效不够明显。
针对当前小学生写作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广大教师要重视教学研究,以创新的理念推动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1.还原作文本来面目,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对学生而言是最大的心理障碍。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表达出来、描绘出来,是在感知素材的基础上进行语法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消除学习上的畏难情绪。笔者还鼓励一些作文写作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写作的,从而以学生的现身说法消除更多学生的畏难情绪。
2.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生活,增加写作素材。对小学生而言,缺乏了生活的丰富素材,必然导致写作活动下笔干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生活观察指导,要求他们认真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家庭生活、周围的生活以及校园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关爱、周围生活的变化、同学之间团结友爱感悟等等,这些方面都应当成为写作活动的生动素材。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对于怎样观察、如何积累有了更加深切的感悟。学生有了观察的方法、观察的习惯,在生活中就会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笔者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的基础上,还鼓励他们注重日常文字积累,将观察的素材简要地记录了下来,日积月累如同为作文教学储藏了一座素材的宝库,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3.开展教学综合指导,实现授人以渔的目标。小学生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建立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不能完全局限于作前指导这一单调模式。首先,教师要抓住课文分析这一重要契机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和学生共同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感悟课文是怎样选择题目素材、安排结构,以及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教材分析中渗透了这些写作方面的指导,学生会感悟更深。相关课文的教学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回顾反思并进行仿写,效果非常明显,阅读分析的教学与作前指导实现了完美融合。此外,笔者还发挥下水作文的作用,教师带头下水创作作文,也鼓励一些作文写作较好的学生共写下水作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下水作文的特点、可供吸收借鉴之处以及有待完善之处,进行多角度研究。学生在笔者的带领下,对这一篇下水作文的优点、长处特别是结构手法方面的分析非常透彻,分析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技巧指导和深化的过程,同时还从自己的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这一类型作文的写作效果,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框架构思都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灵活组织作文教学,体现趣味生动目标。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充分体现这样的趋势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开展作文学习,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将会非常明显。笔者尝试结合具体内容,将作文教学课堂搬出教室,搬到校园,搬到田野,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的景物,观察田园的风光,在沐浴灿烂阳光、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美丽景色的同时,心旷神怡地开展学习研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保持一种较好的状态和教师开展互动,大家一起讨论景物观察的顺序是什么,每一处景物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如何将这些特点描绘出来,可以运用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这样的探讨活动让现场作文指导氛围更加浓厚,互动更加热烈,成效也更加明显。此外,笔者还结合学校开展的一些活动,要求学生做有心人,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然后下笔创作。如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场面浩大、内容精彩,笔者要求学生事先设计好观察的思路,拟定好构思的框架,然后带着目标带着指向去参与活动,观察整个活动的前前后后,既获得了生动素材,也提高了作文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针对作文教学成效低下的现状,广大教师要敢于直面困难、破解难题,多措并举促进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