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 杨恒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笔者课上课下常选择合适的契机和学生探讨交流社会热点话题。比如:南海可燃冰的开发、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NBA、欧冠等等,涉猎非常广泛。教师的气质和人格魅力会赢得学生的喜欢,所谓“爱屋及乌”,学生也会喜欢听你的课,更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会更有所收获。
首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水滴生火、喷泉实验、焰色反应等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生活化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制作漂白粉、制作肥皂、自制指示剂等等。爱上化学会成为学生学化学的源动力。
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的教材编排和知识内容的层现体现了分类观、微粒观、元素观和守恒观等重要的化学观念,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在分类观的基础上体现了有序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当然,无论是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的化学计算等都需要有序思维。
虽然场地、硬件设施等所限,尽可能将课本中的实验尝试改成小组合作探究式实验。比如,将钠的化合物性质实验、铁的性质实验和乙烯乙炔性质实验等等改成学生实验。这些实验交由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和实验论证,教师适当引导。成功和失败都是难得难忘的成长历练。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人生观。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精神,为学生在社会性的群体中的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将班级学生根据学习程度分成几个层次的教学小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有的小组采取由简单题到综合题逐一解析的教学策略;有的小组采取由一般综合题到较难复杂题跨越式的教学策略。但尽可能由通过小组内交流和讨论,以生问生、生教生、师生相互讨论等方式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或许有一部分问题仍然无法解决,但彼此间的交流也可以使思维再次放大、突破,甚至升华。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一堂课总有完美和不完美的地方,完美的地方好好归纳和总结看能不能更完美,不完美的地方更应该反思如何完美。记得笔者初当教师的几年上课最怕学生“答非所问”,偏离自己的教学预设,但现在特别想学生“答非所问”,因为很多“答非所问”课后反思时才会感觉多么的精彩。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得有多远。思想不停,泉水不止。
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与教学理念的变化必然要通过教学行为来实现,新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没有教师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行为转化,课程改革就只能是空谈,不会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有责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的、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