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张臣艳
《论语·述而》有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有云:“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自己拥有汩汩奔涌的智慧源泉,时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成长清泉。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今时代,教师投身学习、充电的途径可谓千姿百态。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每个个体的阅读水平。”教师的成长始于阅读,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阅读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让阅读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吧!
阅读政策法规——阅读政策法规,准确把握发展方向,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阅读《教师法》,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阅读《义务教育法》,明确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保障,增强职业自豪感;阅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中央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改革与课堂改革的发展路线。
阅读经典教育文献——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卢梭的《爱弥儿》、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张奠宙的《数学的明天》等等,阅读经典教育文献,我们才会逐步学会用宽广的视野看待当下的教育现实,思索教育的本质,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师观、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
阅读专业著作——阅读学科教学专著,阅读学科教学报刊,观看课堂教学视频,数学教师必须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不断夯实学科基础,提高专业素质。比如,阅读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斯宾塞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阅读史宁中的《数学思想概论》,阅读吴正宪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等等。只要持之以恒地认真阅读,教师就会不断呼吸到新鲜空气,汲取新的养料,促进自身的发展。
阅读百科书刊——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阅读百科书刊,既有助于彰显个性风采,也有助于提升文化素养。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法布尔的《昆虫记》等文学名著、科普读物,阅读《读者》等时文报刊,以拓宽视野,活跃思想,丰富内涵,夯实底气,增添灵气;阅读少儿文学,以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的个性、思想、心理的成长变化,为自己的“童心”保鲜。
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高瞻远瞩,熟知教育前沿理论,深谙教育教学本质、规律,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家引领,可以让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起来。学校应邀请教育专家、教学名师举办专题讲座,交流自己的专业成长和读书经历,以真实的案例启发引领教师成长,为教师读书提供专业引领,提升教师的读书品位,拓展教师的读书视野。
古人云,“学而无朋,则孤陋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互助,将凸显合作的魅力,在同伴的扶持、启迪下,教师将变得更有智慧,更有力量,走得更快更远。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定期开展好书推介会、经典诵读会、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激励教师爱上读书,使教师在读书中陶冶情操,提升品位,成长为智慧型教师。
现场学习就是到学校进行文化考察、教学观摩、调研访谈、体验交流等,教师身临其境,通过近距离观察,面对面交流,掌握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获得真切的体验和心灵上的满足,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让自己更上一层楼。现场学习一般包括三个阶段:仔细观察——认真探究——精心策划。对照他人的成果,借鉴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的举措,提升自己的内涵与形象。
“读万卷书”,可以变得满腹经纶;而“行万里路”,亲身躬行,就会使自己的认知水平产生质的飞跃。孔子曾经周游列国,司马迁曾经遍游天下。教师应该外出走走,游览黄山、泰山长江、黄河等名山大川,游览长城、布达拉宫等名胜古迹,了解他乡的风土人情,这样既能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能修身养性。最好拍一些照片,写一些游记,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
朱永新指出:“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学习不能增加人生的长度,但能增加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学立德,以学增智,以学建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真正秉持“教育即生长”的教育观念,让自己超凡脱俗,让自己由“经师”变成“人师”,让自己变成“高师”、“明师”、“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