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初级中学 俞 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今教学的一大特点。其出现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大亮点,改变了以往空洞客观的讲解,转而将客观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可以不加取舍地“泛用”这一技术,相反的,我们应该尽量做到有效的取舍,巧妙地使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实现课堂的回归,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下面我就对此问题做几点简单的思考:
在“做中学”是著名教育家杜威的重要教育理念,在他看来,让学生“做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是传授知识的最佳途径。而且这种学习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来说也更加稳固、扎实。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在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真切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边做边学。
例如,在一次数学实验课中,由于很多学生容易认为角的大小跟角的边长有关,所以我利用信息技术做了如下设计:在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出示了一组两个角相等而边长不等的两个角,和两个角的两条边长相等而角度不相等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判断角的大小。结果有很多同学都判定边长的这一组角较大。对于学生的判断我没有立即做出评论,而是让他们亲自动手对角进行测量,同时对自己的测量结果展开讨论,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操作一个角,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随着边的增长而增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检测以及亲眼目睹了角的外延增长并没有改变角的大小的这个过程,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进而牢牢掌握住了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使用,可以实现学生在做中学,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让客观的知识直观化、简洁化。作为数学这门学科而言,由于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所以他对于学生的空间形象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思维要求比较高的知识点对于他们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吃力。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如,对于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困难的变式,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信息技术做了这样一个Flash,分别画出图像一:y=3x2;图 像 二 :y=3(x+1)2; 图 像 三 :y=3x2+6x-1。首先:点击“开始”,出现y=x2的图像,第二步:点击“下一步”按钮,曲线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3倍,得到y=3x2的图像。第三步:点击“下一步”按钮,曲线向左缓慢移动1个单位,得到y=3(x+1)2的图像;第四步:点击“下一步”按钮,曲线向上缓慢向下移动5个单位,得到y=3(x+1)2-5的图像;而且上面的每一个步骤都可以重复观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们不仅兴趣大增,而且对于整个图像变化的过程都记忆犹新,进而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重要知识点。除了学习变式知识,在很多的知识学习中,特别是空间想象力要求最高的几何学习,我也曾多次运用这一方法。这一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谓是“百闻不如一见”,而对于我来说则减轻了教学负担,提升了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中,由于对计算机的运用,进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它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而且还可以起到活跃学生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迁移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比如在学习数学公式:(a+b)(a-b)=a2-b2时,有的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对其理解和应用就显得不畅通。那么在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诱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构建解题模型,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会采用化归思想,把数学问题转化为多项式乘法进行计算。另外,学生还可以借助图形来诠释,巧妙地推导出:(a+b)(a-b)=(a2-ab)+(ab-b2)=a2-b2。通过诱导,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灵活地掌握住了知识,学生才会理解深刻,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这样的演示和设问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开思维空间的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的思路开阔,学会用自己所学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同时找出问题的本质,并逐步总结出一定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王秋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探析[J].祖国.2013(10)
[2]金哲.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