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的思考*

2015-08-15 00:45雅赵
现代特殊教育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教师生专业

刘 文 雅赵 斌

(1.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 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 400715)

实践教学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宏观上来说,高校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等子系统。其中,专业实践主要包括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教学、专业实验教学、专业见习与实习等主要内容及形式。[1-2]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活动作为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机制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高等特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点,也是特教师范生专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的平台,旨在借助校内外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实验实训、模拟教学、个训服务、家庭支持、案例追踪、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使学生达成专业实务能力之具体标准,促进其自我完善和发展,提高其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专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在当前兴办特殊教育专业的热潮下,特教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改进,是高等特师在改革与发展中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特殊教育发展大趋势之影响下,随着党和政府对特殊儿童康复及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高等院校中的特殊教育专业(以师范类为主)迅速发展起来,[4-5]并且在空间布局和办学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转变。[6]但与此同时,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岗位适应不良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说明培养特教师资的高校特教专业和服务特殊儿童的各类疗育机构没有得以协调同步发展,二者的现实矛盾无疑对我国传统的特教师资培养模式提出了历史性挑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所输送的师资,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特殊教育工作对教师专业实务能力的现实要求。[7]如果忽视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脱节现象,一味盲目追求特殊教育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外显性指标,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导致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不断增大或激化,进而使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失去内在动力。因此,深化高等特师实践教学改革,通过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和特教基层疗育机构这两个专业平台的深入、持续、有效合作,培养具有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研究型特教师资,是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诉求,也是国内特殊教育研究必须冷静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8-9]

二、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度建设不完善

从实践来看,目前相关高校对加强和改进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一定的共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和学分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并开设了不少兼具理论与实践特质的课程,也搭建了各类校内外实验、实践平台,但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较多问题,如管理不到位、缺乏整体规划、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类型单一、缺乏有效的评价和考核机制等。这些问题导致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环节依旧脱节,很多专业实践活动因缺乏系统、持续、合理的安排、指导和考评而流于形式或难以维持。[10]另外,近年来特殊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导致有限的实践教学资源和不断增加的实践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无疑也会影响到专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二)特教师生的自主参与度不足

除上述显性因素之外,高校特教师生和一线特教教师作为专业实践活动的主体,其参与意识和能力也会直接影响实践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如前所述,随着国内特教热的兴起,高校特教师生队伍不断壮大,但在发展中却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危机。不少师生存在职业倦怠或学习倦怠,对工作价值观中自我实现取向的重视程度较低,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不高[11-12];且普遍缺乏专业热情和行动力,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教学任务而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另外,目前我国特教师资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系统还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单向的、一次性的[13-14]。由于缺乏系统的在职培训,不少一线教师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理论和方法束手无策,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和无力感[15-16],也难以对师范生的专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三、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之具体改进措施

(一)建立动员及动力维持机制,激发内生力量

首先,特教院系应该精心准备并召开专业实践活动动员会议,充分尊重师生的参与和退出意愿,引导师生形成正确的参与动机,而不仅仅是迫于院系实践教学考核的硬性规定或为了达成课程实践学分;其次,应该明确参与及退出程序,建立参与或退出资格审查及评估机制,要求师生撰写参与申请书、活动承诺书或退出申请书,让师生严肃对待并自主负责和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再次,在专业实践活动启动、实施及总结的全过程中都要重视动力维持与增强,避免盲目性、随意性、浮躁性,鼓励师生笃定特教信仰,保持质朴的特教情怀,在专业实践中养成尊重、理解、接纳、包容、互助等品质。在鼓励师生参与专业实践的同时,也应积极调动特殊儿童疗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让大学教师、一线教师和师范生走进彼此的专业生活,使特殊教育理论和特殊教育实践共存共生,创建专业学习生态圈,促进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活动的全面启动和持续发展。

(二)构建专业化团队工作模式,推进民主管理

1.搭建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平台

特教院系和疗育机构应该真诚合作,着力构建师生自能发展同构共生的实践机制,即建立由若干高校教师、机构疗育人员以及特教师范生组成的工作小组,在专业实践中通过运用各种策略,协调三方关系,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进而形成一个最优化实践环境系统,放大师生互动的正效应,实现共赢发展[17-18]。首先,创建师生合作团队,建立分组协作、小组长负责、定时统一行动以及教师适时介入、指导与退出等工作机制,促进组内互助和组间合作,并且这种学习团队不是单靠行政命令,而是依据共同的专业实践任务组合而成;其次,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合作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的制度体系和文化,形成师生专业发展促进网络,培育良好的专业实践氛围和积极、合作、竞争的工作组文化,并使之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文化愿景和行动价值追求;再次,帮助师生进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实务技能提升计划,采用行动反思、协作研究、需求驱动、激励评价等策略,促使师生的整体学习状态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师生得到一定程度的职业挑战并激发其自能发展的愿望和潜力。

2.确立契约式委托及互联式管理机制

相比较于强调统一管理和集中训导的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以专业实践工作组为基本单元的契约互联式教育管理机制,突出合理性、全面性、稳定性、针对性、自主性及可操作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权利、民主及参与意识,使师生在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环境中充分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并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19-20]。首先,通过建立高校教师、一线疗育人员及师范生的专业实践合作契约,可以让师生充分了解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目标,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守的基本规则和行为规范,并将这些以契约的方式固定下来;其次,以师生合作组为基本单位组成一个团队,对个人及小组行为进行量化考核,必将形成组内成员共生共存的内驱力,有利于引导师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明确自身主体地位、改善教风和学风、养成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需特别指出的是,部分特教师生在专业实践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团结、合作、服务、奉献精神以及诚信、责任意识,甚至存在思想偏颇、行为失范的现象。因此,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强化契约责任,养成诚信做事的思维习惯,培养师生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大学教育的灵魂所在。

(三)创建档案盒监督管理制度,记录成长轨迹

强化实践教学档案管理,建立实践教学档案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实践教学档案的系统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与利用,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1]。特教院系和疗育机构应该以各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为基本单元,统一安排与协调每学年、每学期的课程实践活动,制定好实践活动计划书、实务指导工作手册、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等书面文件,并对实践活动中获取或形成的个案资料、学习资料、教学及研讨记录等进行纸质及电子化存档管理。换言之,专业实践档案中至少应该包括三大部分内容:一是特教师生专业实践的相关指导性、记录性材料,二是所选特殊学生个案的相关资料,三是在专业实践活动中搜集和整理的学习资料。完善的教师教育档案和学生学习档案是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真实记录,可以清晰地显示出特教师生和特殊学生各自的成长线索和脉络。作为专业实践活动的实体化象征,档案盒能够帮助师生融入专业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醒工作小组开展活动并完善材料,对师生后续发展也有积极的指引作用,而归档速度和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师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品质[22]。

(四)形成问题发掘和解决机制,重视及时研讨

当前,走进微观视野、构建微观研究机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步入质量时代后的迫切需要,这种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是一种指向具体教育与教学的个别研究[23]。特教院系应该建立与专业实践活动相配套的微型课题研究模式,着眼于微现象和微问题、着力于微研讨、着重于微策略、着手于微报告。特教师生应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培养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敏感度,建立问题发掘、招领、研讨及解决机制,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与研究结合,进而获得真实而生动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负责招领问题的师生应该理清思路,不照搬现成资料,而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与消化已有研究成果,并密切结合专业实践来解释或解决问题。另外,专业实践及学术沙龙研习会的主持者应该灵活调控研讨进程及内容,勿使师生一味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争论上,而是要引导参与者对从专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尤其是进行方法和理性层面的思考,尝试建构小型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和专业认知结构。

(五)搭建专业化资源共享平台,扩大社会效益

高校特教院系在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始终将特殊教育专业伦理精神作为主线贯穿其中,彰显特殊教育工作者高度的服务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构建特殊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特殊儿童及其家长、一线疗育人员、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专业化服务与支持,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24]。这四个服务系统的主要工作分别如下:(1)面向特殊儿童的服务与支持:接案、教育评估、制定IEP、个训、融合教育指导等;(2)面向特殊儿童家长的服务与支持:儿童成长知识培训、家庭训练方案制定、训练方法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专业信息服务、家长团体组建等;(3)面向特教一线教师的服务与支持:专业理论知识培训、教育行动研究指导等;(4)面向高校师生及社会人士的服务与支持:手语等沟通技能培训、特殊教育常识性知识培训、残疾人文化讲座、专业咨询与指导等。

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可以促进师生双向成长,无论是从专业收获还是从师生相处来说,都是积极的尝试,对如何过有意义的教师生活、学生生活及个人生活都有很大的启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高度人格化的,其要求远高于普通教育及其他职业的从业道德[25]。专业实践活动不仅能增进特教师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能端正其专业态度、提升其专业意识、发展其专业情意、改进其专业行为。很显然,这种专业伦理素养的提升与特殊教育对人文关怀的诉求不谋而合。

[1]李丹妍.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79 -81.

[2]郑春龙,邵红艳.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 -86.

[3]杨建超.大学生创新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4):22 -24.

[4]曲学利,吕淑惠.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4(6):71 -77.

[5]刘建岭. 高等特殊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 教育科学,2012(1):66 -70.

[6]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2010(9):3 -8.

[7]谢明.面对我国加入WTO 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7):87 -90.

[8]顾定倩,王雁. 对高校特教学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1):3 -9.

[9]王辉.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71 -76.

[10]王辉,方常春.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4(6):78 -82.

[11]张茂林,盛永进.特殊教育师范生对特殊教育的工作价值观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9):91 -95.

[12]张茂林.特殊教育师范生学习倦怠现况及其与专业承诺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3(6):3 -8.

[13]杨锦龙.关于我国特殊教育师资职后教育的问题与思索[J].中国特殊教育,2004(1):71 -74.

[14]马仁海. 湖北省特殊学校教师在职培训模式的建构[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15][25]王辉,熊琪,李晓庆. 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特殊教育,2012(6):56 -62.

[16]王玲凤.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J].中国特殊教育,2010(1):55 -59.

[17]瞿国华.同构共生:师生自能发展的理想境界[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1):65 -68.

[18]何忠锋.同构共生:素质教育的师生文化特质[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67 -68.

[19]李永干,张健.契约互联式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人民论坛,2009(14).

[20]孙明福.闲暇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 教育探索,2009(10):75 -76.

[21]王坤,余宏亮. 大学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134 -136.

[22]胡国兰.高校院系实践教学档案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推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5):116 -118.

[23]刘小强.寻找高等教育学的“另一半”——建设微观高等教育学刍议[J].江苏高教,2012(3):24 -27.

[24]刘春玲.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特殊教育发展需求[J].现代特殊教育,2010(11):8 -9.

猜你喜欢
特教师生专业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