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
挖掘潜能 融入集体
——外来队员成长活动初探
周琴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心小学)
我镇作为省“十二五”规划首批“小城市建设”乡镇,吸引了很多的外来人才和劳动力。民工子女的就学和健康成长已成为我镇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少先队组织,更应针对外来队员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他们及早融入新集体的活动。通过活动,使内外队员优势互补,以最好的状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学校。
外来队员;规范管理;融入集体;挖掘潜能
柯桥区的魅力吸引了大批外来人才和劳动力资源,这些外来人员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基础教育,纷纷带着子女来到本地求学。我镇的外来队员也在不断增多,势必给学校带来一定的冲击,关心民工子女的就学和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少先队组织,更应针对外来队员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利于他们及早融入新集体的活动,使外来务工者安心工作,使外来队员的红领巾在第二故乡美丽飘扬,这应该是时代赋予我们辅导员的使命和责任。
外来队员的共同特点是流动性大,组织纪律性相对薄弱,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家务负担相对较重,对陌生的环境不能很快适应,平时活动不合群等,但他们也拥有潜在的才能与特殊的优势,如他们去的地方相对较多,见识广,吃苦耐劳,身体素质好,心灵纯朴等。如何使内外队员达到优势互补,以最好的状态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家庭、服务于学校,笔者就多年来的学校、班级管理经验与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的体会,谈几点浅显的见解,愿与同行们商榷。
根据外来队员的各种特点,及时进行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体现人文关怀的第一步。应让外来队员体验到我们整洁的队容、充满朝气的队貌、严肃而团结的队纪,激发他们尽早成为新集体一员的信念和决心,明确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温暖人心的活动,用活动中的切身体验来促进内外队员的融合。
体验活动之一——入队仪式添力量
一年一度的新队员入队仪式,是让更多的队员受到体验教育的契机。在此活动中首先应该明确地提出我们的队组织又有了新的壮大和发展(指外来队员的加入),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美好的期望。之后让这些新队员在新队旗下(我校为全国雏鹰红旗大队、浙江省红旗大队)再进行一次宣誓,让他们回忆当年入队时的美好时刻和光荣的使命,向他们介绍本大队部的光荣历史和取得的成果。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这些新队员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暗下决心为新队旗增光添彩,这就为尽早融入新集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体验活动之二——开展“我的新家园”系列活动
对于外来队员而言,了解新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级队组织可以开展“我的新家园”系列参观活动。如开展“参观新校园”“参观校史陈列室”“参观少先队队室”“参观校园周边的示范社区”“参观学校德育、劳动实践基地”等活动,把我们更多、更新、更奇、更美的少先队活动阵地展现在他们的眼中,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对我们的阵地、学校、家乡产生赞美之情,从而增强他们融入新集体的愿望。这样的活动主要使他们在了解新家园的经济、文化风貌,了解新家园的乡土风情、人文习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为我们的小主人。
体验活动之三——成立“我们是一家人”小队
由于外来队员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较差,及时组织邻近队员成立“我们是一家人”小队就十分有必要。一家人小队的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地点都极具灵活性,可以培养小队长和队员们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一般可以开展“课外书籍大家读”“遇到困难我来帮”“家务大家一起做”“介绍我的家人”“一家人假日小队在行动”等活动。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在最短的时间里增进内外队员之间的友谊,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外来队员在心与心的交流互动中体验到身边伙伴的真挚和火热,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同时,这些活动的开展也让外来队员的家长看在眼里、美在心里,使他们能安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队员们不分你我的活动正是融为一体的表现,也是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们应当给外来队员提供与本地队员相同的锻炼机会,从而使外来队员中具有潜质的学生得到发展的机会。外来队员一旦接受新环境的熏陶、取得大伙的认可后,就会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也有本地队员所不及的优势与特长。为外来队员铺设平台,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是我们辅导员对外来队员进行体验教育的又一重要课题。
(一)搭好舞台等你来
外来队员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本地队员所不知的见闻,他们有本地队员所不会的技艺,但由于他们质朴的性格不善于张扬自己,我们就应该创设条件,搭建舞台,给予他们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可以开展“俺的家乡最最美”“家乡的奇闻”等主题队会;也可以开展“我来露一手”“地方戏曲大会演”“你会、我会、大家会”等才艺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有家长共同参与的“采访百行状元”等假日采访活动(采访对象主要是外来队员的父母亲)。外来队员们在这些活动中担当着主角,体验着成功,“羞答答的玫瑰在欢乐中开放”。活动还使我们的队员们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同时全体队员还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抓住亮点闪起来
外来队员自有其闪光之处,作为辅导员,我们应该及时发现与全力寻找他们的亮点,让他们的亮点引领他们全面发展,用一个又一个的亮点照亮他们的人生,用他们的亮点体验幸福。如,我校在一次评选“校园十佳好少年”活动时,三(3)班的外来队员小×同学就脱颖而出,她表面文静,但内心却充满帮助他人的激情。从开学第一天帮助总务处分发卫生工具开始,校园的楼梯、走更为准确、全面、深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老师所设计的研学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延伸性。然而,让小学生自觉地深入文字背后探索文本的主旨,并获得知识上的教益,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一看便知的文本外在价值,更要善于挖掘文本的内隐价值,巧妙地设计引人深思的延伸性研学问题。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向文本深处。
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这篇文章语言精彩流畅、寓意深刻。在学习本文的教学难点时,我让学生围绕第一个研学问题展开研读。“细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思考父亲正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从课文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个道德难题?”引导学生抓住“难题”,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文中所描写的父亲选择的表面之“难”。对课文的理解就仅限于此吗?不是的,因为,这只是文本的表层意思,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内隐价值——作者借父亲的道德选择来让读者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于是,在解决完第一个研学问题后,我马上引出第二个研学问题,“你认为父亲把车还给库伯先生值得吗?”比较第一个研学问题,这无疑提升了层次,它带领学生穿过文字表层,进入文字背后探索文本的主旨。在交流时,我鼓励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据理力争,自悟自得。师生之间的探究性交流,让“诚实守信比财富更为重要”的道理沉淀在学生心里。
语文课堂里权威的声音、统一的答案,会抹杀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为此,研学问题要具备开放性这一特点。“开放”就是指问题可能包含多种答案,允许学生做出多种可能的解释和回答;同时要有一定难度,不能出现非此即彼的问题,要逐步引导学生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当然,这里的“难度”并不是指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深奥。开放式的研学问题思路较为广阔,答案并不唯一、封闭。
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引导学生体味父子情感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个凸显课文关键的研学问题:“课文当中有一段写人们认为那位父亲因为悲伤过度而精神失常,你认为这位父亲是不是精神失常了?请为自己的观点找到相关的事实依据。”讨论、交流后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表达自己对父亲行为的见解以及内心的感受。有的说父亲因突遇灾难而导致精神失常;有的说父亲并没有精神失常,只是深信儿子一定在废墟的某一处等待着他的救援,他的行为完全是出于对儿子的信任和不离不弃……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了,课堂上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样开放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打破了优等生“一统天下”的局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确保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凸显出来。
总之,研学问题是“研学后教”课堂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重要桥梁,是实现“使过程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设计出更多有实效性的研学问题。
[1]陈可庆.问得好才教得好课堂最实用的提高问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0.
[2]雷玲.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语文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3.
[3]郭晓丽,郭明清.“一二五”自主课堂导学案教学模式.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