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
(重庆市江津区长冲小学校)
在小学数学教改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刘洪
(重庆市江津区长冲小学校)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不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境地。在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开动思维、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主体作用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逐渐得到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促进教学实效的重要因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能够触及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课堂。课堂教学必须满足学生探求知识的需要和发展精神需求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创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求教和发问,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依赖于学生主观情感的投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和谐的师生情感才有利于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促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主动发表看法和意见,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和提问。教师可以通过“你的看法是什么?”“谁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等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为单一的教学课堂注入新鲜活泼的气氛,能够让学生通过更加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思维活动和操作活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不同。一般来说,数学常规的教学方法包括提问法、练习法、激励法、讨论法等,但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展开抽象思维和理性的分析,通过这些方法并不能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激发出来。为了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操作法、合作学习方式、游戏活动方式、实践联系方式等给予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新鲜感,保证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与相向问题时,学生往往无法理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他们虽然学习了数学运算规则却不能将其运用到解题过程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将应用题中的情境设置成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解题方法,理解应用题中的关系。比如说,教师可以将相遇问题设置成这样的问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出发,已知两人的速度,问经历了5分钟之后甲乙相遇,则A、 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教师让两个同学站在不同的地点,然后让两个学生分别保持匀速的方式前进,直到两个学生相遇。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程。经过这样的演示之后,引导学生计算两地之间的距离。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掌握数学应用题的原理,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人,其能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改变观念,重视学生自身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学生所具有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利用三角尺组合成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拼接出来的图形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几个自己学过的四边形,并引导学生说说这些图形的长宽高与三角形的底、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观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在教师的讲授中被动的进行回答和学习。这样的引导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主人,应当受到教师的尊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并从教学实践活动入手,开发学生具象思维,提高学生操作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分析、观察、操作过程中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地爱上数学、爱上学习。
[1]王淑艳.浅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才智,2015(06).
[2]刘刚.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J].学周刊,2011(08).
[3]郭玉妃.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实施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1(11).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