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媛媛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种面向应用的学科越来越重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发散思维、创造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必要性,详细地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以此锻炼学生与人沟通的技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其次,在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为中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兴趣,进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的讨论、交流以及共同完成教师交给的教学实践任务等,都可以不断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完善和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比较强的整体工程,主要是学生分为不同的群体,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合理地划分小组是整个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小组内的成员都是自行组合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多数会出现组内配合不够好、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现象。因此,在划分小组时,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优点以及不足,例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的高低以及学习情况等,按照优等生与落后生搭配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并保持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的平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例如,在教学《网页制作基本知识》一课时,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小组合作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找到方向,真正地学到东西。教师要针对小组内不同成员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能够保证小组内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例如,在教学《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来精心地设计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写自我介绍、整理排版等,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来,进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来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这样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不遵守纪律、自由散漫等现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及时对团队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绩效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各组之间、组员之间的认知冲突及竞争学习意识的增强,能够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广泛的应用于各个学科教学实践中,在我国教育界更是掀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需要每一个教师不断探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反思和改进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使其更适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王丽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