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一中 李洪利
物理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物理知识的难度加深,许多学生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由于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兴致不高,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之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一直不容乐观。
物理知识虽然难学,但是它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不管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在生产当中,物理知识的应用都非常广泛。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鉴于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欲。笔者在高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多年,认识到了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在此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了好的开头,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利用好课堂导入环节。如果教师所设计的课堂导入成功,就能够吸引住学生,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当中,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究。
课堂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在一堂课中,具体采用哪种导入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爱好等综合考虑,然后做出选择。例如: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实验导入法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有教师选择得当,一定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以良好的状态进行知识探究。
例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牛顿的情况,以及他对物理知识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对牛顿产生兴趣,从而引入知识的学习。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把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记忆和练习为主,导致物理实验流于形式。
新课改中指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有了新的认识,物理实验也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实验的形式主要有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在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相关的问题。学生会被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所吸引,感叹实验现象的神奇,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当中,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汽车刹车时,怎样才能产生最大的制动力?”许多学生都能够说出答案“刹车的轮子不转动时,制动力最大”。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一般的汽车都装有防抱死系统,目的就是防止车轮被刹得不转动”。学生听到这里就不太了解了,脸上露出了迷茫。这时,教师可以运用演示实验很好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为学生演示“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通过实验,学生们感到豁然开朗,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增。
物理是一门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如果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进行物理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到物理知识抽象难懂,离自己比较远。如果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长期受阻,感受不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和用处,他们自然会对物理学习持有消极的状态,甚至放弃物理学习。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把物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生活中去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
许多物理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又指导生活的。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等。教师要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现象,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出这样的生活实例“晚上关灯以后,我们脱衣服时会看到火花,这是为什么?”、“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是弯曲的?”等等。学生们在平时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通过把学生们熟悉的事物或现象引入到物理课堂上,他们的求知欲望会更强,对物理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探究的积极情感。在新课改下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才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的思考和探究,才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实现新课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合格建设者。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物理教师,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