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第八中学 汤 萍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对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改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的智力观的影响,学校里学生考试成绩往往成了老师判断学生优秀与否的最主要标准,培养目标也主要放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忽略了智能的多元发展,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讲授,轻学生的自主探索;过分强调统一教学要求,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强化了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能力素质的培养,降低了教学的实效。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元智能,有助于改变以上弊端。下面我们来看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课例“轴对称”。
“轴对称”这一课如果按一般常规授课,往往给出实际的一个轴对称图形,给出定义让学生记住,然后画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等。但如果我们认识到“轴对称”是涉及多元智能学习领域的课题,在设计上给出“生活中的轴对称”、“找对称轴”、“画轴对称图形”、“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等几个方面的子课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讨这些子课题,然后找到结论,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在平行的两个班级分别尝试了两种教法,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显而易见效果好。下面分析一下具有多元智能教学特点的“轴对称”数学课例。
教学提示: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会判断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3.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是一个概念吗?
4.如果不是一个概念,那么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5.生活中碰到的轴对称图形有哪些?
6.生活中碰到的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吗?
对于问题1和2,让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同时无形中也在锻炼和增强学生的语言智能;对于问题3和4,体现的是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对于问题5和6,则主要是运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即列举生活中观察看到的轴对称图形。运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学生的多元智能当然得到强化,那么关键的教学效果如何呢?那我们来看“找对称轴和画对称轴图形”。
教学提示:
1.对称点是如何定义的?
2.连接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吗?
3.如何检验所画的对称轴是否正确?用折叠法检验行吗?
总结画对称轴的方法:首先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任意一组对称点,一边探讨,一边动手,相比较常规教法的被动记忆接受,运用多元智能教学效果是明显的。调查显示:连接对称点,然后画出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得到图形的对称轴。
对于问题1、2和3,主要运用身体运动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来教学,学生亲身实践,记忆会非常深刻。
教学提示:
1.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会画吗?
2.三角形关于直线的对称图形会画吗?
3.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那么画出它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的图形时,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这样画对吗?
对于问题1、2和3,主要体现身体运动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如果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已经得到充分强化,那么这三个问题会变得非常容易,画轴对称图形也就易如反掌了。
教学提示:
1.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在哪儿?有几条?
2.线段的对称轴是什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3.一个角的对称轴是什么?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授课时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简单轴对称图形,一边放柔和的音乐,一边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既分工又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
从上面的实验设计,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一、注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我们要引导和协助学生组建较为完整的原则性分组策略:(1)优势互补,即小组成员之间在优势学科上能够互相取长补短;(2)性别搭配;(3)学困生分散;(4)身高视力因素等。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应用的精髓,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解决问题是实现问题解决的必要条件。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这无疑在提醒我们,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根源在于教师未能真正将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运用到问题解决中来。因此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能强项参与到学习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建立综合性多元智能结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能够顺利实现课堂问题解决的有益智能包括:语言智能(简练而流畅的教学语言)、人际关系智能(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风格进而激发其积极的学习动机,顺利实现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自我认识智能(概括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反应或突出“事件”来反思和及时调整解决问题的策略)、音乐智能(有关音乐的基本旋律、节奏、情绪等)、视觉空间智能(有关绘画方面的布局、技法常识等等)、身体运动智能(重视态势语言对解决问题的辅助作用)。斯腾伯格认为,教师要尽量设计各种智能开发活动,并向学生承认自己的智能弱项,关键是如何利用强项来带动弱项的发展,教师运用多种智能方式进行示范时,承认自己的某些智能有困难,这对学生的影响要比教师“不懂装懂”更为有效。因此,正确的方法是以“理想”的教学设计,借助学生的智能强项实现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评价的建议。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加德纳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这种评价是灵活多样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个体发展的思想,它表明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这就克服了传统教育以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学生的局限性,在一个尺度下的失败者可能是另一个尺度下的成功者,数学学习的评价也应该体现这种“人本主义”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的评价理念下,数学学习的评价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革。比如由以前的静态评价变为动态的评价,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评价要层次化。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克服传统数学教学的弊端,运用这个理论指导开发学生的潜能实践,为教育工作者找到一条发现和培养少年儿童潜能的途径和方法,可以使教师加深对学生智力潜能、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多元评价的认识和研究。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阿姆斯特朗著.张咏梅等译.课堂中的多元智能.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