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淑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
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学生的身份是被动者、接受者,课堂的参与度偏低,因此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总是不能有深刻的理解,学习积极性也逐渐消失,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语文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说明和阐述。
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身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要总是一上课就向学生讲授各种语言知识点,如生词、课文的讲解等,而是依据具体的课文内容,给学生制订一份预习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上的内容,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互动,如此,既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我就针对课文内容,给学生制订了这样一份预习导学案:(1)学习生字生词;(2)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说一说,在读了课文之后,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份导学案,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自主分析。课堂上,由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如提问:学会了哪些生词?比一比,谁读得课文最好听,课文2~5段写了钱塘江哪些时段的景象等等,如此,我便做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思维是十分活跃的,所以,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且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争论和共鸣,这样,既能有效处理课文中的难点与重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益于平等、和谐、民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比如,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时,针对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在第四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3)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的高、宽、大的特点的?(4)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5)同桌间互相给对方当“小导游”,介绍怎样从外洞进入内洞?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回答。这样,我通过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课堂疑问,给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一方面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单一的生词、课文讲解,既会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呆板无趣,没有主动参与的兴趣,又无法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所以,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外,我们还可以积极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多姿多彩,进而产生浓厚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为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提供便利的条件。
比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就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动,即在班里选取了几名学生,给他们分配好课文中出现的人物角色,如“夜莺”、军官、德国兵、游击队员等,然后要求他们将课文中的情节真实地演绎出来。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丰富多彩,改变了学生对语文课程枯燥乏味的印象,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
综上所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再一人唱独角戏,而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1]邹建明.小学语文课堂学生参与度提高的策略[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7).
[2]杨晓.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之行动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2002-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