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荷洁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活动缘起】
调研发现:在复习课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为如何上好复习课,怎样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而烦恼。于是很多数学教师就采用题海战术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做习题,再做习题……学生学得乏味,教师讲得辛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不断做题中渐渐消失。
复习课难上,六年级的复习课更难上,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教师自己对复习课研究的不多,平常的公开教学常以新课教学为主,二是可借鉴的资料也很少,复习课的教学案例更是难以找到,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就成为数学教师教学的盲点。
为促进大家学习、研讨和交流,我们特组织了六年级复习课教学专题研修活动。
【活动意图】
我们策划的六年级复习课教学专题研修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关注专题研修的“活”和“动”,营造良好的教研文化
本次专题研修,将教研活动变成一个“长作业”,从准备到研究到后续思考,历时一段时间,争取深入有效;让复习课教学专题研修活动中教师有“活”有“动”,每一位教师都有在研讨中发表见解的机会;让教研活动“层层递进”,研讨活动层层深入,重视后续研究环节,关注教后反思和教学的改进。
(二)关注研修活动资料整理,积累复习课教学新资源
教师拥有一定数量的复习课课例资源,可以促进教师对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专题研修活动中,我们将注意积累研修活动的素材,将研修活动中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思考和平时积累的相关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加工、转化,为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服务,也为后续的复习课教学提供一定的理念支撑和鲜活的课例参考。
(三)关注整体解构课堂,能从复习课的本质去分析把握课堂
在专题研修活动中,我们一是观摩学习特级教师袁晓萍老师的复习课例《比的意义与性质的整理与复习》,思考袁老师精彩演绎课堂背后的思想和理念,不断叩问自我名师复习课精彩源于何处,自我的复习课有何不足?二是引导数学教师整体解读文本教材。复习课的文本解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教材”为出发点,抓重点,找难点,以帮助学生把个别的、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关注学情分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其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势点拨,做到以学定教。其二,复习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总结建构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过程回放】
复习课教学专题研修有以下几个活动过程:前期学习酝酿—团队磨课自主尝试研讨—团队课例展示、学习观摩—教后反思和教学改进。
(一)前期学习酝酿
本次活动,我们组建了12个复习课研讨团队,经过前期的精心准备,我们邀请了特级教师袁晓萍老师给大家作了《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关于数学复习课的几点思考》的专题讲座,还上了复习示范课——《比的意义与性质的整理与复习》。袁老师系统的讲述,鲜活的课例,为复习课教学做导航引领,为此要求我们教师在后续的复习课中实践袁老师的复习理念,努力凸显六年级总复习课的结构特点,探求有效复习策略方法。
(二)团队磨课自主尝试研讨
通过前期酝酿学习,每个团队都从六年级的总复习中随机选取一个复习课进行研讨交流。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教材解读、试教、研讨。复习磨课期间,老师们有独立思考的、有同伴交流与合作的、也有发现困惑请教专家或名师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大家慢慢找到了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团队磨课和学习交流中,大家进一步思考:六年级总复习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整理?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可以采用哪些教学策略?
(三)团队课例展示、学习观摩
本次活动整整经历3天时间,12个团队参与展示,每个团队要进行课堂展示、磨课经历介绍、现场点评和案例整理写作等,全区共有1000人次参加了本次的现场学习、观摩和互动研讨。课例展示、学习观摩时,全体教师还要深入思考:每一课例有无精彩之处,为何精彩?上好这堂复习课你还有哪些建议和思考?
(四)教后反思和教学改进
团队课例展示活动结束后,各团队还要做教后反思和教学改进的思考。一周后每个团队完成活动案例一个。从阅读案例可以发现,教后反思和教学改进的思考,让参与团队活动的老师们思考更深入、更精细,如,复习课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整理、自主思考、自主评价和自主感悟?复习中如何体现复习课教学的立体性,如何将数学知识连点成片、连线成面,努力体现数学复习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的过程?
本次专题研修活动从启动到最后完成研修案例,共经历连续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路上我们困惑着、学习着、磨炼着、思考着……
【收获和启示】
(一)收获——复习课专题研修促进了我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1.在探寻中积累了一些复习课教学新资源
在这次专题研修活动中,我们探寻复习课教学的新资源,不断尝试构建有自己特色的复习课课堂。在“个人独立思考—团队研讨;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修正个案—二次跟进;……互动研讨—多次跟进,收获精彩”的团队研讨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一批鲜活的复习课教学课例。
2.在磨炼中提升了教师把握复习课教学的能力
经历这次专题研修活动,我们的教师已克服了怕上复习课的问题。经过一次次磨炼,老师们对把握复习课教学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团队课例展示中,很多教师能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形成相应的认知结构,使知识温故而知新,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此外,复习课教学还会做到查漏补缺、以学定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强化提高。我们磨炼推荐的《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复习整理》一课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在众多的复习课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好成绩。
3.在协作和培训中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文化
本次专题研修活动,开通了数学微信群,为老师营造了互动学习的环境,也为教师营造、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多向沟通的良好氛围。12个团队的课堂展示、磨课介绍和现场辩课研讨等,多方面提升了教师的学习力、创造力、思考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教师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有参与观摩研讨活动教师的现场提问、互动交流,不仅为参与活动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素材,还引发了他们对复习课的教学思考,更为六年级数学教师下了一场及时雨,为六年级复习教学后续行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学习研究资源,滋润了教师的成长。
(二)启示——专题研修活动启发了教师对复习课教学的独特思考
新课教学像“栽活一棵树”,那么复习课教学就似“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不容易,育好一片林更要费功夫。复习课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而是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拓展提高。复习课教学的基本任务是紧扣教材,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温故知新中补缺漏,在融会贯通中求提高。
周玉仁教授指出:“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针对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独到的思考:
1.做到以生为本,让复习课有深度
(1)课前自主整理单,关注学生复习内容的起点
高段数学的复习课,相对来说内容会更多一些。那么如何在课堂上确定教学目标,做到以生为本,那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课前让学生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前自主整理单;如果内容相对来说较少,另一种方法就是在课中直接请学生完成,当堂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
(2)通过教师引导,针对复习内容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
这里的引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要预设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针对复习内容,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让复习课有厚度
(1)利用图式来建构知识网络
正如图示理论所描述:人的一生要学习和掌握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杂乱无章地贮存在人的大脑中,而是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系统。在专题研修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引导学生采用线条式、集合圈式和树状图等图示法整理数学知识,建构网络结构。我们认为图示法整理比较直观,可以激发学生重构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通过知识梳理、沟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愿望,转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现一题多用,以一点进行辐射串联,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郑毓信教授提出:基础知识贵在求联,基本技能贵在求通。传统的数学学习评价定位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不仅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还注重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合理整合,还常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常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训练,以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也得以和谐发展。
3.注重学生发展,让复习课有维度
(1)加强复习课练习的针对性和综合性
如何优化数学复习课中练习题的设计?也是我们本次研修思考的一个问题。一方面我们注重复习课练习设计的针对性。以教材为依据,根据复习内容,确定复习目标和复习重点,并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精心安排适当的练习。另一方面我们还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性。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兼顾学生的差异,由易到难安排练习。复习课的练习安排力求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和灵活性。努力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复习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转换角色,让优秀生来当“小老师”
在复习课上,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分教师忙碌的身影。而一部分教师则转化角色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利用优秀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去帮助指导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大家认识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让优秀生除了在知识技能和数学思考之外,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还树立了优秀生的榜样;二是生生交流的语言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师生交流不能及的效果。
经历本次专题研修活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复习教学原来也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要思考,要斟酌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且行且思,继续在复习课的道路上摸索和前进……
杨向群.构建科学复习课的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