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丽红
( 吉林省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爱国小学)
小学时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黄金阶段, 而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开端。作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维系孩子们的健康,帮助他们形成并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德育有着重大笔墨。 因此,德育历来都是我国教育中的永恒主题。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社会公德、文明习惯以及法纪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培养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因此,所有的学科中都容纳了丰富的德育材料。 其中语文为最,语文中的德育内容充足多彩。 她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世间最美的情感;用最纯真的文字,阐述了生命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时,教师可以发挥语文教材的优势,将德育渗透,使学生的智力水平与思想道德水平同时得到提高,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
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制订了本学期详细的教学计划,意欲做到德与智的平衡发展。
1.从根本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动员学生读准书、写对字,说标准的普通话。
2.根据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把握大自然、古诗、现代文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欣赏自然、崇敬古人、热爱祖国的意识。
3.在落实学科教育规划的同时,开展德育工作,引导学生领略道德的天地,感受人间真善品质,使学生优良品格形成,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4.加强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关注,帮助一些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并有可能走向歧路的学生,让他们在这个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的阶段安全度过,并形成一定的防御能力,永远健康的心理及品质。
1.坚持德、智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各个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 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又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做到德、智结合,教师在教学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这种文字优美和感情真挚的课文时,可提前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感情,然后指导朗诵。 在朗诵中,引导学生欣赏领悟,归纳总结,使学生自己感受,获取真谛。 最后加以补充总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培养学生真挚感情,确保德育功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在德育过程中也是真理,是受教育者晓之以理的关键。 在那文质彬彬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方小小的感情天地,教师也能巧妙地将其渲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特有的真善美,进而培育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以及对祖国的热情。
3.深挖教材,加强品德教育。 教材中的德育,往往隐藏在文字深处,需要我们教师加大开发力度,从中挖掘研究,号召学生与我们共同一起欣赏品味,理解字、词、句所引发的深思。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无限魅力,体会其独特技巧的妙处,引发更久远的深思。
4.将德育渗透到语文的各个角落。 语文教学活动多种多样,在课下开展另类形式多样的有关活动,既是对语文专业知识的补充,又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又一方式。诗朗诵比赛、辩论会、演讲赛、成语接龙、手抄报大赛等,都是较为有意义的项目活动。 在这些活动中,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感受团体的重要性。 各个专题的项目也有针对性的效果,例如,赞美祖国的诗朗诵或演讲赛,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基础上,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5.课外辅导中进行德育。 俗话说,五个指头不一般齐。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对此,我们教师应该对那些较吃力的学生多给予帮助。 批改作业,补课辅导。 这弥补了受课堂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缺憾,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德育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形式多种多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因而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有所不同。德育寓于各科之中,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而且,作为语文教师,无论怎样,都应发挥语文对德育的工具性, 利用语文的独特魅力, 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新时代的栋梁。
郝畅.浅谈德育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 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