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一中 王红鹤
由于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有限,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必须认真进行如下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本题有无其他解法——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通过解题后改进解题过程、探讨知识联系、知识整合、探究规律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在解题后继续飞翔,这是解题过程中更高一级的思维活动。为了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的积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解数学题,有时由于审题不确,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即学生解数学题,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所以解题后,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可是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目完事大吉。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克制,引以为戒。解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应该注意的方面:数学符号的处理是否恰当,数字的计算是否准确,解题过程中是否有疏漏和错误的地方,答案是否与题中隐含条件抵触,是否有其他可能情况,是否会掉入命题者所设置的陷阱等。反思解题失误,提高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沟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一题多解,每一种解法可能用到不同章节的知识,这样一来可以复习相关知识,掌握不同解法技巧,同时每一种解法又能解很多道题,然后比较众多解法中哪一种最简捷,最合理。把本题的每一种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同时既可看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转化和灵活运用,又可梳理出一般方法和思路,善于总结、掌握规律,再由共性指导我们去解决碰到的这类问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比较哪种解法较为简捷,多题一解,把一类题的解法推广到一般,进一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数学原题进行改造,改变问题的条件或结论,改变其形式或内容而构造出充满生机的“新题”,在对题目的改造变化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推广、引申,而且要保证其本质属性不变而非本质属性不常规。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通过这样的反思,总结出了具有相同数量关系的不同问题的解答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
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內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和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对每个问题都要寻根问底:能否得到一般性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并在学生易错处反思。点滴的发现,都能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长期的积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并增加知识的存储量。
总之,让学生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引导学生在反思上下功夫,反思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反思中获得方法,在反思中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逐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