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马晓寅
21世纪高科技的集成体毫无疑问是智能机器人,它是科学、数学、力学、电子、机械、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等等的融合。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开展智能机器人比赛,以此促进创新教育。机器人教学的优势是既可以迅速传播信息,也可以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综合素质等等。
1.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据美国著名研究专家托兰斯结论:针对小学生群体进行创造教育,可以加快小学生创造力发展。这其中必然依赖科学教师的正确引导,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通常,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这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器人课程或比赛,可以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养成较好的重理论、抓实践的学习习惯。
2.小学机器人课程开展对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前面已经提到过,智能机器人是尖端科技的集成体,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发展成果,同时也覆盖了科学技术多个领域,开展小学机器人课程也为小学科学技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通过丰富、有趣的机器人课程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激动人心的机器人世界,有效地克服科学技术教育的某些弊端。比如,过于强调软件工具应用,缺失程序设计思维素质等。对科学技术教育的深入意义非凡。
一个民族的进步取决于创新,它是国家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大力开展机器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具有创造力的新型人才。
1.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
目前,教育学家研究的难题在于如何开发学生智力。机器人课程的建设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由于机器人设计面较广,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加入,一方面掌握了理论知识,一方面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使之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求知欲。
2.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任何创作的前提都是基于创作意识。只有具备比较完善的创作思维,才能创造出比较完美的作品,获得较高的创作成果。小学机器人课程建设强调了自主式和开放式的重要性,使学生作为主体渗入到课程中来,充分满足他们该年段的表现欲,激励他们大胆猜想、发挥想象、锻炼意志、培养坚强品质,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意识。
3.小学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机器人课程的特色在于变学生客体为主体,被动为主动,每项任务全程由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完成,这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材料,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运用不同的算法进行编程,逐步养成爱思考、爱动手、爱设疑、爱解疑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培养了个人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创新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科学课四年级下册《运动的快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我特地带学生一起来到学校中学部的机器人室,结合科学课程进行了一次机器人教学,具体的流程如下:
1.将本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设定1米无障碍的路程,学生计算得出机器人通过此路程需要行走的步数,轮流进行编程;
2.设定2米有障碍的路程,要求机器人必须绕过障碍物,走到终点,学生分别进行编程;
3.机器人行走比赛,把已经编程好的机器人放置场地进行行走比赛,要求机器人不能碰到障碍物,评判机器人达到终点时间最短,且绕过障碍物则取胜,并进行一二三等奖的颁发;
4.总结机器人比赛经验,小组分别派代表发表总结意见。
在本次活动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这样的上课形式非常感兴趣,学习效率很高,自主探究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这为我今后在科学课程中适当地引入机器人教学增强了信心。我认为可以在研究物体运动、力等课程的时候加入一些适宜的机器人进行讲解教学,这样可以形象化地让学生直观感受研究的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本文通过研究科学课部分课程提出机器人教学策略,探索机器人教学模式,使理论充分结合实际。实践证明,我们的努力是有成效的,为小学生科学素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机器人教学必将成为科学课的一部分被纳入常规教学,希望我国的机器人教育能走向世界前列。
[1]冯金珏.教育机器人的开发与教学实践[J].上海交通大学.2012.(10):101-104
[2]彭敏霞.小学机器人教育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2013.(12):124-125
[3]边劲松.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05):78-81
[4]孙富春.机器人教学导论—分析、系统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