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国
(河北体育学院)
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王卫国
(河北体育学院)
体育强国,塑造公民健康体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高等体育人才是其根本,如何提高高等体育人才素质教育成为新形势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人才教育过程中融入必要的人文教育是尤为重要的。
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和谐社会
1.认识和实践上存在不足
高等体育院校往往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忽略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单纯地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辅助或选修课程,甚至会忧虑人文教育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专业教育。根据统计,全国体育院校绝大部分课程重视增加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专项技能,将人文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的还很少,由此可见人文素质教育仍处于边缘地位。
2.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主体是普通高中应届体育生,在高等体育院校短暂的学习期间,学生既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又要参加体育专业训练,压力较大。并且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上,无论学习意识、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能力均较为欠缺,只是通过开设大量人文课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不容易实现的。
1.人文资源上的原因
高等体育院校是当代体育文化传统的知识载体,院校文化的塑造是经过悠久历史的凝聚、积淀而成的,因此,体育院校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此文化如若形成,就会成为“公式”化的文化模式。当该模式被社会以及高校的师生认同后,随即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入高校师生的思想,近而形成一股强大的聚合力。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深知学有一技之长才能在社会立足,因此,竞争意识强烈,努力学好一技之长的氛围浓厚,这是高等体育院校文化的显著特性。而这种特性下的院校文化势必缺乏人文资源。
2.观念上的原因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为先、金钱至上的思想不断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不良的市场人才竞争阻碍了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时长性和体育人才教育的速成性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略。
3.社会化的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此阶段,科学技术、人才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体现在高校教育上,便会在不经意间突出科技的作用,而忽略人文素质的教育问题。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从某一方面加剧了企业对高等人才需求的恶性竞争,而忽略了人才本质的人文素养。
1.改变观念,健全管理机制
在高等体育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以转变教育理念为出发点,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树立全面发展、系统立体的质量关。
2.建立评价机制
根据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逐步开始将高等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为一体,随后实施了一连贯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相应举措。为总结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成果和丰富经验,以切实推动人文素质教育的长效发展,我们理应建立合理的、缜密的高等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的评价机制。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教师担负着为祖国培养高尖端人才的重要职责,教师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其自身素养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品行教育。教师的人格素养与魅力潜移默化地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个人素养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在选择传授知识“经师”的同时,更要选择培养学生人格的“人师”。
4.净化人文教育氛围,创设和谐校园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育人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人格与品德的形成与周围的环境氛围是密不可分的。具有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尤为重要,教育者应充分发挥校园的有利条件,利用好高校有利的软硬件资源,做好图书馆、展室、活动室等文化场所的日常开放,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
5.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文素质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引起受教育者真正的思考,从而形成自身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但此类知识的科学转化过程就需要教育者的智慧点拨,因此,教育者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除了运用传统教学法以外,还应努力创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受教育者真正地思考,以达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
[1]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和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6).
[2][美]科恩.牛顿的革命[M].颜锋,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05.
注:此论文为河北省体育局体育科技研究项目论文(项目编号:20143006)。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