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寿
(甘肃省高台县巷道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知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教师为了避免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化,往往采用通俗易懂的生活用语和新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注意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生活是数学的起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统计与猜测》的教学中,设计“你该怎么选”情境,如某超市举行让利活动,即设置一个转盘,并在转盘上标注红、绿、蓝三种不同的颜色,超市负责人让顾客转动转盘,然后根据指针所在的颜色区域发放购物券,红色、绿色和蓝色分别表示30 元、50 元、100 元;如果顾客不参与转盘活动,则可以直接得到10 元的购物券。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成一位顾客,然后询问他们哪种参与方式比较实惠。采用生活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速度,而且能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生活化语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将枯燥的数学概念、理论等通过采用生活化的语言将其具体化,通过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向学生解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好动、活泼等特点,课堂教学中难以集中注意力,通过采用生活化语言更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而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如,学习《加与减》的内容时,若教师仍采取传统的讲解方法,难以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内容,且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可这样教学:小明的爸爸将糖果分别分给自己及弟弟,自己分了4个,弟弟分了5 个,那总共爸爸分了多少个糖果呢。也可这样设计生活情境:有一群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其中有10 个小朋友已经被抓,还有4 个没有被抓,那总共多少小朋友参加这个游戏呢?也可这样列举:小红与小黑两人去动物园玩,按照身高来算票价,其中小红超过1.3 米,票价是35 元;但小黑没有1 米,票价是17 元,那么这次小红与小黑总共的票价是多少呢?这样的生活实例较多,通过这些实际情境和生活化的语言,可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掌握计算方法,并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设计生活问题,可使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里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也应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逐步加深的层次性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知问题,掌握知识,使学生明白只有详细地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思考,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在学习《2~5 的乘法口诀》时,可联系生活依次提出问题,“妈妈从街上买回了一篮草莓,你能帮妈妈数一数篮子里的草莓有多少个吗?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试一试五个五个的数有多少个?一堆草莓有五个,是一个5,共5个,列出乘法算式;两堆草莓有十个,是两个5,共10 个,列出乘法算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算法和所得的数字吗?通过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逐步引导学生背诵乘法口诀。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课堂作业能够让学生较好地加深课堂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而言,数学课外作业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向学生布置生活化作业,既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又能以贴近身边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完《加与减》的内容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作业:假设你有40 元钱,需要到邻近的超市去买生活用品,包括水壶、牙刷、拖把、牙膏、毛巾、茶杯,已知水壶15 元、牙刷2 元、拖把10 元、牙膏5 元、毛巾8 元、茶杯11 元,那最多能买几件生活用品呢?剩余多少呢?又如,学习《数一数与乘法》内容后,教师同样可设计生活化的作业。现在班里的24 名学生集体参观动物园,已知动物园的门票是每人20 元,写出计算全班同学门票总价格的方法,然后与同桌相互讨论,比一比哪种运算方法最快。通过设计以上的作业,在加深数学知识记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可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中运用生活化的教学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黎水才.让小学数学学习充满生活趣味[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7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