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涛
(大连海洋大学)
大学生要进行长期有效的英语学习,取得一定的英语学习效果,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观察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低下而最终造成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英语无用论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当然包括英语,即使考上大学毕了业照样找不到工作。还有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国家现在弱化英语高考,英语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其次,一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失去英语学习的信心。这类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差,上课的时候非常容易走神,或者玩手机等电子产品来消磨英语课堂的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学习的恶性循环,最终破罐子破摔。最后,不当的教学评价也会使得一些大学生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有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没有转变观念,一味地通过加强学习强度和增加作业数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多样性英语学习需求,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课堂中得不到应有的乐趣,渐渐地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动力。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原因造成现今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错失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这里我就不赘述了。针对上述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低下的主要原因,现对于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和方法提几点个人的想法。
第一,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在开学伊始教师就应该帮助他们明确学习意义,树立长远目标,改变他们英语无用的思想。教师要让新生了解到,现在国际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作为应用最普遍的英语,可以说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交流方面,它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让新晋的大学生明白这些,我相信他们会改变对于英语学习和应用的一些错误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接着要鼓励大学新生确立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制订可行的英语学习计划,这也是提高他们英语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确立英语学习目标,而且要引导他们达成目标,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英语学习。目标可以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比如我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甚至是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短期目标是每天记住两个以前不认识的英语单词或者每天读一个小时的英语等等,通过短期目标的实施和积累来实现长期目标。
第二,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绝大多数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感到乏味,学习英语的动机几乎为零。因此,为了避免这类学生自暴自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地教学。教师应该多了解这些基础比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抓住他们的每一个进步,以表扬鼓励为主,让他们初步体会英语学习的成功喜悦,为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在向目标靠近的过程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想学的心理,让学生通过每一个进步都会产生“自己也可以”的心态,从而产生成就感。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让基础差的学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帮助和激励,从而激发英语学习动机。在一个英语学习班级中按照学生英语基础的好坏平均分组,制订团体目标和个人目标,并且团体目标的实现要以个人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为基础差的学生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练习的枯燥以及在目标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碰到困难和挫折,这些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动摇,所以,团体目标实现的必要性以及集体荣誉感还有组内成员的监督都会促使他们产生实现个人目标的迫切需要,这种迫切需要就是一种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并且这种小组的形式也会让基础差的学生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因为如果他一个人完不成学习目标,整个团体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这会使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并树立自信心进行英语学习。
第三,根据大学生英语学习要求的多样化在课外开设一些英语兴趣沙龙或者英语学习小组。比如成立英语角或者英语话剧团来练习口语;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英语演讲、写作和配音竞赛来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开设英语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来设置,比如基础英语选修课程、专用英语选修课程和跨文化交流英语选修课程等。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结合多种学习形式进行教学,比如用课堂前三分钟的学生自由表达、每人一首英语歌和我爱记单词等活动来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四,教师一定要重视评价过程及手段,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自信,进而提高学习动机。不正确的评价方式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动机。因此改变不恰当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手段之一。正确的评价方法是以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估的,进而审视他们多元英语学习的综合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学、训练和激励,推动学生的个性化英语学习。
[1]许宏晨.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动机系统实证研究[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5.
[2]高一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发展:四年五校跟踪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