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光辉
(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中学)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赖光辉
(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中学)
以物理实验教学为主线,结合自身在农村初中的教学案例,介绍了各种实验教学方式所带来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改变和进步,最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实验能力;物理教学质量
“义务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视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何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更直观、轻松、主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这是物理学科教学的精髓所在。下面仅就如何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做好实验演示导入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学生熟悉并困惑的物理现象,由于农村资源和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解答,这些却能成为我们很好的教学情境素材。例如:在讲静摩擦力时,将两本书一页页交叉叠好后,以玩魔术的方式对着书吹一口气。然后请两名力气最大的男同学上台来把这两本书拉开。结果发现,无论他们用多大的力都拉不开这两本被老师施了“魔法”的书。大家一起思考,这真的是老师有魔力吗?
通过以上实验的演示导入以及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它改变了以往学生消极对待课堂教学以及一脸迷茫的现象。同时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2.强化课堂演示实验
例如:在讲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这个知识点时,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中将振动中的音叉深入水中的演示实验来验证声音的产生。本人通过实验演示学生会很惊讶地发现水花四溅,效果很壮观,能够迅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通过这次的实验演示,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核心知识。
3.学生主导演示实验,以点带面带动课堂氛围
农村学校的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验课上容易出现不知道如何动手实验的情况,针对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上来演示,老师在旁边指导。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带动了课堂氛围。
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实验中,可以叫一个学生上来演示实验,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实验操作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通过学生演示实验,及时发现学生动手实验的不规范之处,能够最大限度地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要领,提升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随着小班化教学的深入,分组实验的教学力度也在逐渐加强,“而分组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在分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开动思维,对于课堂学习的概念和定律进行检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某一具体的物理现象,并能理解、运用。教师要实现以上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每个分组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大限度保证分组实验的顺利完成;
2.尽量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器材,增强主体意识;
3.在实验过程中切忌只教学生实验,而不懂其中的原理;
4.切忌只看重实验结果,而不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反馈;
5.对于实验中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想法,首先要给予肯定,对于不错的想法可以加以引导,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6.实验后可以让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当学生得出数据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反馈。有学生发现,同一规格的小灯泡的电阻出现不相等,而且相差很大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怀疑实验出现错误。此时教师肯定了学生发现这个问题的价值,引导学生对这个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产生思维的冲突,最终发现不是测量数据的错误,而是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温度影响了灯丝的电阻。
通过以上实例,发现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实验的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同时更大胆地对一些问题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在班上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共同解决问题。
想象实验是指在现实中无法达到,只能通过想象来操作的实验。例如:在变阻器原理的教学中,问学生前人是如何发明设计的变阻器,它通过什么来改变电阻的。学生必然展开想象,第一种:材料。要改变电阻就要换一种材料,太麻烦了,不现实。第二种:粗细。这可不是神话中的金箍棒,想大就大想小就小,排除。第三种:温度。一样也是升温降温都麻烦,不现实,排除。在老师的适当引导下,最后学生很容易想到只能是长度,让滑片在电阻线上滑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深刻理解变阻器的原理。
总之,对于物理学科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是主旋律。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物理素养,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物理知识,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