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辉
(昆明广播电视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昆明 650118)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经说过,自己的文学基础是靠孩童时代的听故事构建起来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民间传说故事,为年幼的莫言打开了文学的窗子,并终生获益。相信很多人都有和莫言一样的童年,每天有家人陪自己看书,给自己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由此,我们了解了人生、认识了文学、获得了启迪,这就是最早的阅读能力的培养。而由于语言能力的差异,同一个故事,不同人讲述,有人讲的孩子爱听,有人讲的孩子不爱听,影响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和看待文字的方式也会不一样。语言的学习有四大要素“听、说、读、写”,这四大要素中,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听”相当于输入,有输入才有输出,给孩子高质量的输入,他未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而说到语言的高质量,在众多行业中要属播音主持行业最有优势,播音主持专业当中对于有声语言的独特表达及相关训练方法,对给孩子们阅读陪伴和引导有着相当重要的优势。接下来,本文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播音主持的语言专业在为孩子们讲故事、帮助他们建立起阅读理解能力方面的作用。
为了在快速运动的语流中仍能将事实叙述清楚,播音员、主持人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例如,明亮坚实的声音、通畅自如的气息、标准清晰的字音、灵活有力的口齿、准确的重音选取等。在为孩子讲述故事时,对播音主持的语言要求同样也适用于讲述者。例如:“母亲”这个词要先把嘴唇撮起发“母”,然后再把嘴巴以扁平的形状打开发“亲”,这个词语才能说得很清楚,如果嘴巴动作不明显,说出的话也就不明显,就会影响意思的传达。例如,“的、地、得”这样一些结构助词在普通话中需要读轻声;再如“你是我的朋友”这句话,重音可以分别在“你”、“是”、“我的”、“朋友”,而随着重音的不同,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而重音的选取是要根据这句话的上下文来选取的,也就是说,不能孤立的见字读字,而是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读每一句话。汉语中每一个字都承载意思,用有声语言准确表达文字意思,孩子们才能接收到文字表达的准确意思。而讲述者对文字的有声处理方式,也能够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童话故事中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角色,用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故事来阐述一个道理,说明一个主题。在讲述中,如果只用单一的声音来塑造不同的角色,那么势必会缺乏生动而让孩子觉得无趣。讲述故事时,如果讲述者能根据故事中角色的特点来发出不同的声音、模仿这些角色说话的声音,就会大大提升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
除了角色不同,故事里还有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情绪。二到六岁是孩子情绪发育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通过模仿大人来了解情绪、体验情绪、表达情绪。而绘本故事是帮助孩子们了解情绪的好媒介,如果讲述者能够运用声音准确表达故事中的不同情感,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去识别和感受情感。除了一些说明书类的文字,很少有文章会充斥着没有情感的文字。文字只有用有声语言才能传递出其承载的生命力,干巴巴的讲述只会让孩子走神分心而心生抗拒。用声音传递情感是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例如,伤心的情感,可以训练带着哭腔来讲述,恐惧的情感可以训练先倒吸一口冷气,然后再开口说话,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讲述者生动贴切地表达文字中所描写的情感。
儿童文学作品大致可分为童话故事、儿童现代诗、散文、儿歌、说明文等。根据不同体裁,讲述者也需要变换不同播讲方式。播音主持专业对于不同体裁作品的播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如童话故事、儿歌多用生动活泼、语调略微夸张的声音来讲述,而像《昆虫记》这样一些说明文或科普小品文,播讲时就以介绍性说明性语言基调为主,就要以平实自然、清晰明了为主,不能过于夸张。
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之所以好听,是因为他们进行了专业的训练,只要依据这些训练方法去练习,每个人都能拥有好声音,以下我将从用气和发声两个方面介绍具体练习方法:
用气训练方法:我们采用胸膈呼吸法。膈——横膈膜,在胸、腹之间。像一个圆屋顶,吸气时把小腹收缩,膈肌就下降,弓形的肋骨提高和扩展。第一,“狗喘气”——活动横膈膜。声音打得远不远,要看横膈膜的弹力。平时及每次用嗓前都可以做。第二,“气泡音”——活动声带。把声带从睡眠状态中柔缓地推醒。有如赛跑前活动韧带。第三,声音的圆润和响亮,与口腔发音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共鸣器空间大,声音就大。可以用开槽牙、提嚼肌、挺软腭等方法来练习。
发声练习:第一,单音练习。第二,首先要兴奋,以情运气,以情带声。“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第三,深吸一口气,数数。从1到100,看能数多少。第四,念普通话的调值,体会用其发声。
以上是一些播音主持对声音的简单训练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限于从事播音主持专业的人士练习,任何想要改善音色、改善语言能力的人都可以练习。而对于孩子们的声音陪伴,则要通过不同文体文字的朗读练习来进行反复的体会和练习,最终实现对孩子的充分引导,给孩子良好的语言示范,帮助他们爱上文字,爱上用声音表达文字。
[1] 段鹏.传播学在世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51-152.
[2] 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2.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