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荔
(河南博物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按照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部署及具体要求,要突出与强化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职能,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这种背景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处的环境更加复杂,也对领导层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2013 年1 月1 日起施行了新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这些新制度、新规则的提出,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会计核算更加明晰、实用。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上,不少管理层依旧是意识淡薄。首先是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其次是对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缺乏足够的了解。形成这种状况是有缘由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基本平衡,收入基本是财政拨款,支出的规模与类型相对稳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对企业而言复杂程度不高,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不必追求利润,长久以来也没有建立适宜的全面、系统的绩效考评机制,这些因素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必然滞后。有些需要用制度规范的经济行为,很多单位没有出台相应的制度;有些制度虽订立但不适应经济业务的发展,也未及时修订,最终未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机制,导致有些单位经办人员和管理人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量大、来源广泛,有单位自行购买的,有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的,有上级部门划拨的,也有历史遗留的,资产来路多样化,管理难度比较大。例如,不少单位都有长期挂账的资产,实物资产已被处置或毁损严重,理应按程序予以核销,但仍挂在账上,造成资产虚增、账实不符;还有的购买后直接列作支出,长期不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资产漏记、账实不符及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不少行政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随意性大,没有科学的采购计划,遵循“有钱就买”原则,造成内部重复购置的现象比较普遍,又因单位没有科学、灵活的资产管理制度,使闲置资产很难在部门之间调剂使用,造成财政资金浪费、资产利用率低的后果。
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是单位有序开展资金活动的基础,是规范资金使用的有力保障。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岗位的制衡和合理的授权审批。2013 年财政部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并根据其调研成果逐步推出各行业的内控信息化版本以供广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借鉴参考。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有科学、全面内控制度的不多,实现内控信息化的更少。
通过调查与了解,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财务部门,未设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或专职人员,造成日常的财务活动缺乏常规性的内部监督检查,只是通过频率较低(通常一年以上)的外部审计或财政监查来发现问题,并且往往是集中整改后又恢复到原有的管理模式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该如何评价一直是相关领域内的难题,至今未形成系统、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这在很多方面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长期以来,预算和决算成为衡量其财务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预算制定收入与支出的财务指标,决算对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这个方法有它的现实意义,但局限性已很明显。比如很多单位预算编制的笼统、不完整,执行过程中又变更随意,导致预算管理留于形式,在此基础上的财务管理评价也形同虚设。
此外,仅通过预算和决算的状况来判断一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是狭隘、不科学的,会造成评判结果失真,难以实质性提升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思想与行动都要与时俱进,要根据国家当前经济形势及改革阶段的具体要求,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发挥财务管理职能;要区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在真实、明晰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发挥预算控制分析与决策的作用,利用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检验单位经济业务的成效,使原有的核算型财务真正转向现在的管理型财务。
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颁布的相关准则、规则及制度的要求,立足自身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资金、预算、固定资产、内审、内控等管理制度,真正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
合理设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岗位,遵循“钱物分离、互相牵制、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要科学进行分工,确立各部门及人员职责,由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账务,相关部门根据分管内容管理固定资产实物。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清查工作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清查可安排在固定的时间,不定期清查是根据监管需要临时进行抽查。
日常的固定资产采购需有详细的采购计划,按程序审批后进行购买,购入后需有验收入库手续,明确使用人、保管人。单位要有实用的资产调配制度,将闲置的资产在手续完善的基础上在部门间调剂使用,减少盲目、重复购置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法规及财政部门对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并非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涵盖单位内部各项经济业务,是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职责。要设定合法、合理的分级审批层级,兼顾监管与效率;要科学设置资金运动涉及的每一个岗位,必须遵守岗位相互牵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设立内部审计监督部门或人员,加强对单位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管理层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建议财政部门加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尽早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水平有质的飞跃。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评价的重点环节是指标的设置。指标设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全面性原则,即设置指标要综合考虑财务管理的各个目标;二、长短期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即要考核一个时间段的总体绩效,也要考核日常的工作绩效;三、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即对于财务管理的评价需要定量指标,也需要定性指标的描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积极主动适应财务管理评价机制的变化,思想意识上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与复杂程度,工作中对财务活动要实现动态化管理,紧密把控资金来龙去脉的每一环节,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真正提升。
[1]吴文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2).
[2]李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探[J].甘肃林业,2012,(1).
[3]余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2,(4).
[4]赵丽娜.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
[5]陆小燕.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会计师,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