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为新闻报道注入源头活水

2015-08-15 00:53马素萍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文风新闻报道

马素萍

(弥渡县委宣传部,云南 大理 675600)

我国当前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人民生活水平飞速发展和提高的同时,社会现象更为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也更加多元化。新闻工作者应当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新闻工作主动权,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即正确引导舆论,用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群众认识真理,掌握政策。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多“接地气”,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

“地气”是什么?就是人民群众生活和工作的基层。新闻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明白百姓所求,才能知道百姓冷暖爱憎,才能懂得百姓喜怒哀愁。有人说:“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新闻战线上写出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才能在新闻写作上真正反映民情民意”。

“接地气”充分汲取群众智慧营养。大千世界,人是主宰,人的活动就应是新闻的源头所在。人民群众既是一切奋斗目标的主体对象,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生活最深刻,群众最智慧。群众处在实践第一线,对事物的观察、对情况的了解更细致、更透彻、更深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从群众中汲取智慧,新闻才会汲取不竭的养分,新闻“大厦”的地基才会牢固。

“接地气”不断拓宽报道视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宣传必须坚持的方针、原则。基层的实践、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也应该多种多样。“闭门造车”,只在网络上的虚拟世界遨游,只在冬暖夏凉的高楼大厦中苦思冥想,思想就有枯竭的危险,思维就会缺乏创新的活力,思考容易出现不切实际的症状。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接地气”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感情,有助于新闻工作者提高在基层一线、艰苦环境采访报道的能力,提高与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的能力,才能准确把握群众需求、贴近群众心理,不断创新表现形式、丰富报道内容,通过广泛报道基层一线和普通群众的火热社会实践,全面展示广大人民群众绚丽多彩的创新创造,生动描绘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画卷。

“接地气”让新闻报道更有灵气。“好新闻都是用脚‘写’出来的。只有真诚地走进基层这个大课堂,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才能写出散发泥土芳香、饱含质朴情感的好稿子,形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风。”新闻来源于鲜活的社会生活,新闻工作者只有到基层去,结合基层发展变化,体会群众的切身感受,捕捉最生动的场景,记录最感人的故事,才能生动展现基层群众的生活面貌,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远离了人民群众,没有与百姓的脉搏一起跳动,群众就会用“不看”表态。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思想和文字才能体现时代要求。群众的思想最鲜活,群众的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进入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讲话、文章才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引起群众共鸣,激发群众干劲。

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卡帕说过一句话,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同样的道理,新闻需要接地气,如果你的新闻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群众不够近。基层是新闻资源的宝库,只有带着认真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沉到基层,宝库才能对你打开大门。无论社会环境怎么变化、工作条件如何改善、采访手段怎么先进,我们都不能忘记深入群众“接地气”的传统,不能丢掉走进基层“抓活鱼”的做法。事实上,自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为新闻工作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一大批有生气、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见诸报端,新闻队伍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些“接地气”的硕果。

党的新闻工作归根结底也是群众工作。树立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以深入基层的新闻实践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发扬新闻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人民群众既是新闻工作的宣传对象,也是新闻工作的服务对象,更是新闻的活水源头。新闻工作者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好党的新闻传播工作。实践是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老百姓是我们真正的导师。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只有真正和当地群众融在一起,多与群众交流,多观察,去发现变化、发现新闻,才能真正把人民关心的事情,想表达的问题展现出来。

当前,发展进入新常态,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日趋复杂尖锐。新闻报道既要正视基层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真实反映普通群众的愿望要求,又要充分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防止片面单纯地揭示问题、凸显矛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转型期的现实国情,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更好地发挥新闻报道的建设性作用。只有“接地气”才能不断改进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生动反映这个时代主人的火热生活,记录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永远也不能止步。新闻工作者要始终把基层作为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把“走基层”这一做法坚持下去,转变作风、改进文风,在服务群众中实现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追求,切实履行好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适应新常态、服务新跨越,为加快改革发展凝聚正能量。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M].学习出版社,2012.

[2] 欧琳琳.新时期新闻宣传更应汲“源头活水”挖“基层富矿”[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

[3] 施慧.深入一线,汲取源头活水——行业报“走转改”的实践与思考[J].新闻世界,2012(07).

猜你喜欢
接地气文风新闻报道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