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岩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在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艺术创新型人才的短缺制约了文化创业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实际上每年艺术院校都会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样的就业矛盾也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警示,应不断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1)艺术设计专业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步子太大,学科建设相对滞后。自从高校扩招开始以后大量的学校开始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包括经济院校、农林院校、理工院校等,这也就导致了该专业的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弊端,而且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很多专业课的任课教师并不是艺术设计出身,这也就导致艺术设计课程的开设仍然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进一步深入。一些没有艺术背景的学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以后无法提供专业的试验器材,也没有良好的意识氛围,使该专业的专业特点专拣淡化,从而成为没有艺术设计特点的艺术设计专业,空有其名。
(2)三个月的突击学习使艺考生进入学校后发展困难。艺术类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考上大学在考前突击艺术,但这些学生并不喜欢艺术,所以即使他们被艺术专业录取,短短三个月的突击成果也无法为后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加之对艺术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学习的积极性比较差,所以学习成果并不理想,也使得学校在进行该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犯了难。
(3)定位含混的艺术设计培养目标,难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1]。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含混,无法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而艺术设计培养目标定位含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点,定位太高,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掌握数字时代技术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熟悉的创新性高级实用符合人才,但是有部分高校在培养上定位为高端的研究性人才;定位太窄,由于企业在进行培养定位是过窄,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较低。因此,本科专业方向设计不必过早的确定专业方向;太过单一,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实现综合培养,而是偏重于某一方向。例如,艺术技能、理论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对学科的融会贯通的能力,只能单学科思维思考问题。
(4)课程结构体系碎片化、课程设计随意化,相互之间缺乏融会贯通。艺术设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已经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了。因此,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其完整结构体系的构建,避免出现课程重复、课程设计脱节的局面,这也使学生在听课中思绪混乱,条理不清,学习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提高。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走出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甚至出现了行业发展到逼学科建设的严峻格局。因此,为了提升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该加速教育模式改革,本人就工作经验对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河南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1)艺术设计学科和交叉学科之间独立性的平衡、保持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专属性[2]。目前学科发展呈现出细化的趋势,同时学科交融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进行艺术专业学科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注重与其他交叉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断促进新的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的出现。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其他学科有了初步了解,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个无法避免的缺点:容易丧失艺术设计专业的缺点。因此,在进行交叉学科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留学科特点。
(2)做好实践技能培训和创新意识思维培养之间的平衡关系,提高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竞争力[3]。目前很多从事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并不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是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相对比较低,加快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要实现实践技能培训与创新意识思维之间的平衡,就要在授课过程中灌输创新意识理念,这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防止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空有实践课之名,没有实践之实,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差,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企业需求,最终被行业所抛弃。
(3)处理好学校教育和行业实训之间的平衡关系,保持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融入行业的就业能力。实训可以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更了解,能够对行业发展有更直观地了解,有利于学生确立专业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做好准备,甚至可以为企业“对口”培养专业人才,不仅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加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富有创新思维的艺术设计专业复合人才。
[1] 凌靖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广东高校艺术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 徐真.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高效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反思与变革[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12).
[3] 陈若仆.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