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杰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面对目前新的发展形势,我国高校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预算管理制度中由于缺少业绩评价结果,未能将责任机制、激励机制进行有效结合和落实是最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各项教育教学资源无法做到更有效配置。为了保证来年的资金预算,经常是通过突击花钱或盲目使用等手段来达到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极其低下,给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预算工作的核心就是资源的合理再分配,随着高校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预算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促进资源能够流向最有效的教学科研领域。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和利己主义的影响,高校职能管理部门中还存在抵触资源再分配的思想。因此,要想完全实现高校各项教育教学资源在部门、用途、项目上的重新分配是有相当难度的。如果处理不当的话,会使得大量资金长时间停留在一些难以产生效益的部门和项目上,一些能够创造教学效益的却难以获得相应的资金,有鉴于此,高校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亟待完善。
(1)有助于提升高校资源配置效率。客观来看,高校的地位和影响力,不能只关注高校所拥有的资源数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关注能否将这些优质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和利用,这才是高校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体现高校预算管理、业绩评价工作的主要领域。财务预算是高校针对预定目标、具体策略和实施方案的量化表达,在实践过程中,如果能够根据预算规定的项目逐项落实,就可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对于预算管理工作来说,资源的合理安排是衡量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下达预算指标并严格执行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对预算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来说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高校管理层需要制定相关措施,促进预算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预算管理的有效性,为业绩评价工作创造条件。
(2)有助于加强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控制。从控制层面来看,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过程,其核心离不开有效的控制。首先,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是一个预期,要想达到这一预期,势必要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估,而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估的前提则是充分了解预算制定工作和预算绩效评估体系。由此可见,在这一过程中,针对预算管理、业绩评价都需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这是获得资源配置信息的前提,这种沟通需要反复和深入,落实到各级部门和员工之中,才能够达到提高员工和部门绩效的长远目标。
(3)有助于控制财务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在新的环境下也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经济运作,主要按照政府宏观调控、市场微观引导的原则进行自主办学,参与到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之中,投资效益最大化是其重要目标。获得资源、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高校未来确保各项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对日常教学活动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价值进行准确核算,从而得出高等教育成本,以便为后续研究价值补偿提供科学依据。高校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竞争,财务风险就是其中的一项,包括常见的负债风险等。高校为了创造出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通过适度举债,达到对资金的灵活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短时间的资金周转问题,帮助学校争取到超前发展的机会。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高校举债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风险。因此,高校在制定财务预算,进行绩效管理时,也一定要对负债规模和结构进行严格控制,权衡利弊得失,既不能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活动,同时也需要保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进一步规范资金集中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目前,财权下放、财力集中 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趋势,高校财务需要为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服务,需要将一大部分教育经费下拨到各个二级院系,由二级院系自主进行支配和管理。从现有的经验来看,由二级院系自主管理资金,容易造成资金分散,给管理也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提高高校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将各个学院的资金统一交由资金结算中心进行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金的统筹使用,促进高校财务资源的共享,虽然资金的使用仍然由各个学院进行支配,但是学校可以起到一个监督作用。
(2)尽快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高校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确定绩效目标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也是容易被高校预算编制所忽略的部分。绩效目标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导向,才能为后续的执行和业绩评价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信息,评价结果也才具有所需要的相关性和客观性。面对现有的内外部环境,高校需要完善的就是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唯有考核方式明晰,考核结果才能够客观可信。首先,高校可以将自身的战略规划中的中长期宏观目标有针对性地分解为短期绩效目标,让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为绩效目标的达成做好资源配置工作,并且通过预算绩效指标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客观反映。在制定预算绩效指标的过程中,相关指标要具有针对性,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高校应该坚持科学性、整体性、可比性、可行性等原则。
(3)强化预算管理及业绩评价的信息反馈机制。从现有的实践经验来看,绩效管理已经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简单的奖惩机制,而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高校改进财务预算工作,提升业绩评价质量。通常来说,针对财务预算的绩效考核结束之后,整个绩效管理就差不多完结,然而并不是这样。如果业绩评价的结果不能得到完整、准确、及时的反馈,那么业绩评价工作就等于没有完成,并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最终也难以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和参考性意见。因此,高校的业绩评价工作必须将预算执行结果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个预算支出机构和每一名员工,并且将评价结果同部门考核、个人的薪资待遇挂钩,从而让员工真正重视起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将责任与预算执行结果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分析、总结,从而真正提高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和业绩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工作是高校改革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广大高校应该将目标管理作为指引,不断完善以部门预算为基础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以部门为单位,对预算进行精细化管理。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的控制,应该逐步将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控制中来,将财务预算编制评价、财务预算执行评价、财务决算结果评价等环节贯穿于整个财务预算之中。高校领导应该重视此项工作并且亲身参与,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法,更好地推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及业绩评价工作的发展。
1.彭雪辉.高校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管理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5(05).
2.赵炎炎,刘媛.加强高校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时代金融,2015(06).
3.陈宁.高校预算管理相关问题探析.财会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