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延伸阅读的措施分析

2015-08-15 00:50易徐炎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

○易徐炎

(张家港市第六中学,江苏 张家港215638)

初中阶段是学习语文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开展听说读写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性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语文教学中延伸阅读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延伸阅读提高了教学有效性,教师灌输给学生正确的阅读理念,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从而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对教学文章的理解。开展延伸阅读有助于学生扩大阅读量,充分接触不同结构形式、表达手法的阅读文章,从而有助于学生领悟文章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语文思维能力,对学生的下一步写作大有裨益。

二、延伸阅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和延伸阅读的准备不足

初中语文教学延伸阅读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教师作为引导主体参与阅读教学,主要是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对延伸阅读材料的选择,再次是对阅读内容的阐述。但是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和延伸阅读方面的准备工作不足,过多追求知识的灌输,或者是延伸阅读的内容较为深奥,甚至出现了延伸阅读知识点的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从而影响了延伸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有部分教师的备课不足,在教学之前没有明确指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依然停留在最初的认知和理解,无法对文章的内部情感进行挖掘,只能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浪费了宝贵的阅读时间,没有达到延伸阅读效果。

(二)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体现在没有制定有效的延伸阅读计划,教师教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方法落后单一,没有根据新背景下的教育要求设定教学策略,课堂阅读脱离实际,没有教育和提升意义,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偏离教育本质。教师对于延伸阅读中的历史典故、经典文章等没有做出引导性的解释,初中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阅读材料中隐藏的思想,从而失去了延伸阅读的效果。

(三)延伸阅读材料选择不当

部分教师在选择延伸阅读材料时,没有把学生的学习和延伸阅读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教学缺乏针对性,延伸阅读不能发挥调动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用,违背了延伸阅读的初衷。教师在教学中备课准备不足,不能设置合理的教学方案,知识难点重点不明显,导致学生在延伸阅读中不能准确把握学习的主线。也有部分教师的备课内容较为粗略,一般局限在课本的教学之中,而且延伸阅读内容陈旧,未及时更新,没有依据教材的更新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阅读需要调整阅读方案,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延伸阅读开展的措施

(一)扩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课堂准备工作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延伸阅读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和教材互补的延伸阅读教材。教师要事先对延伸阅读内容进行初步介绍,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提高延伸阅读的针对性,避免由于漫无目的的阅读引起初中学生的排斥。课前预习对延伸阅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工作,让学生查阅阅读材料,并要求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表达出的情感,这样不仅提高了延伸阅读的有效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进而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思维、写作手法和写作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在美。例如在《论语》教学中,教师要参考教材提纲让学生了解它是儒家的经典名著,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以及教育原则,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论语》中的精炼语言和深刻社会内涵进行深入思考,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孔子的处世哲学和个人思想,明晰《论语》在维护皇权至上、讲究尊卑贵贱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把孔子的个人思想和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孔子思想的伟大之处,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教师可以搜集孔子所处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春秋那段历史的人文思想和伦理纲常,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论语》表达的思想,深入理解其在调节社会关系方面的先进之处。

(二)延伸典故、领悟作者情感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古诗词,包含了较多的历史典故,学生只有把历史背景和诗词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历史,把典故的本意和假借义进行延伸,让学生理解典故的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文章感情线,强化对延伸阅读材料的认知,领悟作者的本意。例如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这部作品中描写了作者在辞官后的轻松心态,作者重归山林,对隐逸生活表达了由衷喜悦,在作者看来污浊的官场是对人性的摧毁,使高洁的人变得庸俗不堪,因此作者要逃离污浊之地,在田园风光中保持高洁的本性。在作者的笔下,寻常的农家生活展现了迷人的诗情画意,白描的描绘手法巧妙地把诗人的生活理想和人格节操与田园风光相结合,体现了作者的高雅情怀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教师要进行特定历史背景下人的情感归宿的解释,该诗不但表达了陶渊明的入世哲学,同时也包含着前人作品中的思想感悟,体现其政治见解,以作者种豆南山的举动表述人生态度,让学生理解作者在混乱时代中保持人性高洁的品质。

(三)强化同义主题的迁移意识培养

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情感表达,同时也要选择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延伸阅读,加深学生对这一类型文章的理解。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唯美诗词的积累,形成写作方式,从而融会贯通,强化对诗词歌赋的领悟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表述对象对文章进行细化,培养学生归纳分类的能力,学会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迁移意识。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自己12~17岁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谱写了一首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作者采用对比的写作方式写出了百草园的童真乐趣和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真实生动地描写了私塾教育对天性的扼杀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表现手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把一些唯美的文笔描写让学生记录背诵,初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要搜集类似的儿童生活文章,让学生重新回味自己的生活,写作心中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背景情节延伸、提高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延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作者写作背景进行阐述,让学生真正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增强对文章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搜集背景资料,让学生从另一个侧面进入作者的思想境界,囊括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这样有助于学生把握阅读方向。课文《白杨礼赞》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昂扬的革命热情,以白杨树比喻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了民族的质朴、坚强、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师首先通过延伸阅读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引导学生思考白杨代表着什么,在一片荒漠中,白杨树的出现让学生自己联想到什么,通过延伸阅读让学生强化对白杨树寓意的理解,联想到白杨树代表着千千万万个独守边疆的战士,刻画白杨树的高贵品质。

(五)课本故事延伸、提高知识扩展能力

教师可以针对课文故事进行延伸阅读,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尤其是选择散文这类立意观点明确的文章,运用概括性的语言来介绍中心思想。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延伸观点辅助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表达,拓宽学生的思维境界。此外教师通过延伸赏析文章,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从而实现延伸教材和课本教材的统一,使学生浓缩思想精华,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在《最后一课》中,通过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普法战争时期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反映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延伸,延伸到中国的抗日战争中,既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又扩展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阅读教学,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激发阅读兴趣,同时强化对典故和历史知识的延伸,培养学生主题迁移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和阅读能力。

[1]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创新教育,2012(08).

[2]曾志小.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1).

[3]李灵.初中语文延伸阅读浅析[J].语文教育通信,2012(02).

[4]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5]俞建祥.中学生课外阅读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