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歌词对古典诗词的借鉴

2015-08-15 00:50:27刘玉环
语文学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押韵平仄古典

○刘玉环

(昆明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650214)

一首歌曲受大众喜爱,要么因为歌词抒写大众情怀,契合听众心境,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要么因为旋律优美动听、和谐酣畅;要么因为意境深远,古意绵绵。三者有其一就会有人喜欢,三者皆备则可广为传唱,历久不衰。要做到这三点,现代歌词创作者可以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

一、表意连贯、完整、典雅

司马光在《诗话》中评价杜甫《春望》一诗时说:“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含蓄典雅是古今文人共同追求的。古典诗词中这样的佳例很多,刘禹锡的《竹枝词》、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月下独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等等,不胜枚举。明人邱浚论诗的诗句“眼前景物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辞”,又告诉我们内容真实、语言朴素的作品可以流芳百世。古典诗词中这样的佳例也有很多,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罗隐的《蜂》、张志和的《渔歌子》、王维的《相思》、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铃》等,举不胜举。

与古典诗词相比,现代歌词在表意方面存在两种不足。一是主题肤浅,歌词平庸。歌词同于诗文,贵乎通达、流畅、明快,应该尽量避免庸俗、肤浅。正如华纳唱片公司制作人卢中强所说:“想到这种(《老鼠爱大米》)不知所云的句子正在被数以万计的歌迷哼唱,觉得如今歌词已经到了一个不能再让人等闲视之的地步。如今的歌词内容越来越没意思,大众文字审美令人忧患,希望大家对歌词的关注,能改变如今歌词创作脏、乱、差的现状。”①二是主题不明,表意含混不清。或许作词者并不清楚真正想表达什么,或许作词者故作高深,隐晦其意,让听众百思不得其解。歌词应立意高远、避免平庸,但并不是追求文理不通,无人能懂。大凡令人耳熟能详的歌曲都注重歌词的表现功能,浅而有味。若歌词意象残缺不全,甚至内容前后矛盾,则其表意支离破碎、含混不清,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自然不能流传久远。

歌词要感染听众,主要通过表情达意。歌词或言志,或言情,或庄重,或诙谐,或柔媚,或酣畅,或通俗,或典雅,或朴实无华,或流光溢彩,或轻松活泼,或凄婉深沉,风格可异,但一定要主题鲜明,行文流畅,词气贯通。比如《外婆的澎湖湾》、《童年》、《乡间小路》等就是通过意象的完整组合表现诗意童真的画面,唤醒听众遥远的记忆,激发人们的共鸣。再如《风雨无阻》,有人认为歌词传达了父母对子女的亲情,有人理解为恋人间的纯洁爱情;不管如何解读,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传达出的浓浓真情和拳拳爱意感人至深。

总之,歌曲天生具有抒情品格,应围绕一个中心,沿着一条感情线,通过一个个完整的意象表达人生体验、生命体悟,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只有融合了作词者思想感情和审美经验且又表意连贯、语意贯通的歌曲,才能被听众喜爱。

二、利用字词本身的韵律感

一首歌若是词好,曲又好,则如好马配了好鞍,就是一首成功的歌曲了。谱曲是对歌词的第二次创作,是歌曲的灵魂。谱曲是音乐专业术语,是创作音乐的行为,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然而歌词是文学与音乐交叉共生的艺术,应使语言层面上的语音和音乐层面上的旋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巧妙调配语音会使歌曲优美动听,这方面古诗词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诗词格律讲究押韵和平仄。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作“押韵”。押韵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韵字放在诗、词、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同韵字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平仄是格律诗的最重要因素,是格律诗的基本特征。诗的语言节奏一般是两字一个节拍,就同一诗句来看,同一节奏内平仄相同,相邻的节奏间平仄相反;就相对的两句诗对比来看,同一节拍位置的平仄正好相反。词起源于民间文学,本来就是配上音乐曲谱歌唱的和乐文学,它句式灵活,又被称为“长短句”。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规定着词作的句式、平仄和韵律。各种词调的名称叫词牌,每个词牌都有固定的韵式,且规定平仄,除了少数字可平可仄,一般字的平仄不能随意更改,而且有些仄声字还要求区别上声、去声和入声。

押韵和平仄都为求得听觉上的格律美:押韵使古诗词朗朗上口,余音缭绕;平仄交替可使古诗词音调抑扬顿挫,富有错综美。古诗词创作的这两个特点很好地运用了汉字一字一个音节和具有声调的特征。

押韵作为语言追求音乐性的有效手段,能够和谐声韵,增强节奏。现代歌词若能合辙押韵,会增强歌词的韵律美。比如张超作词的《荷塘月色》,句句入韵,一韵到底,句尾的韵脚字依次是:“淌、漾、香、旁、光、裳、望、伤、塘、光、香、央”,整首歌节奏感极强,酣畅动听;这正是押韵强化了歌曲的美感和感染力。现代歌词押韵比较自由,可以隔句押韵,隔数句押韵,交叉押不同韵或中间换韵,例如《明月千里寄相思》,第一、二、四、五、七、八句押韵,韵脚字为“周、钩、求、悠、候、流”,即每两句隔一句押韵;从第九句开始交错变换押韵,第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句押韵,韵脚字为“尽、讯、信、讯、信”;第十、十一、十二、十四、十六、十八、二十句押韵,韵脚字为“静、明、零、凭、情、凭、情”。押韵的歌词韵律感强,演唱顺口,便于记忆和传唱。

平仄交替作为协调语音的突出手段,能够使韵律流动跌宕、和谐优美。现代歌词若能注意平仄声调的变化和音节匀称,会使歌曲灵动悦耳。据植丽云《现代中文歌词韵律初探》一文研究,②现代歌词平仄数目总体相当,平仄均衡。例如《一剪梅》,“真情像草原广阔,层层风雨不能阻隔”的声调依次是阴平、阳平、去声、上声、阳平、上声、去声,阳平、阳平、阴平、上声、去声、阳平、上声、阳平,其平仄格式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音调错落有致、绚丽多姿,悠扬和谐,更容易达成歌曲的节奏美。

注意用韵和平仄,可以提升歌词的审美内涵,增强歌词的艺术感染力。现代歌词供现代人传唱,依据汉字的现代音即可,没有必要查阅、利用汉字的古音。即便是模仿古诗词形式创作的歌词,比如李叔同作词的《送别》、黄霑作词的《沧海一声笑》等,格律和句式也都比古典诗词更自由、更灵活。

三、塑造美妙、深远的意境

意境是我国美学的重要概念,意境美是古典诗词带给我们最主要的审美享受之一,音乐也以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为目标,歌词应追求意境美以丰富自己的审美功能性特征。

现代歌词多数忽视意境的塑造,以为能够抒情达意即可;而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具有古诗词韵味的歌曲风格称为“中国风”,其中塑造意境比较成功的常常能够激发听众想象,牵动听者如诗如梦的悠远情思。比如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青花瓷》,为听众勾画了烟雨蒙蒙的水墨江南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的迷离和守望,那样的含蓄蕴藉、柔婉雅致。再如陈小奇作词的《烟花三月》,描写的是早春三月的离别,地点选择在诗意浓郁的黄鹤楼和扬州,利用富有古意的折柳、孤帆、长江水、明月夜等意象增加歌词的古雅色彩。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可见歌词抒写的内容是塑造意境的基础;而堆砌辞藻、内容空洞的作品若脱离了曲调,歌词是不能耐人寻味、难以流传久远的。比如李姝等作词的《卷珠帘》,整体塑造了悠远凄清的意境,具有古典气息,遗憾的是无法给听众呈现一个完整的画面。再如《千里之外》营造了一种凄楚苍凉、离别感伤的审美意境,但意象跳跃,语句古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乙稿序》中提出:“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意胜,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王氏“意与境浑”的审美理想也是现代歌词创作应该追求的。

古典诗词善于以意象塑造意境,勾画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正是现代歌词应该借鉴的。作词者可以赋予意象以古典色彩,或者运用古典诗词的意象烘托意境,从而使现代歌词古色古香、雅俗共赏。

总之,意美、境美以感心,音美感耳及于心,三者皆备必能打动听众。这要求现代歌词创作者除了具备现代文的写作功底,还要有一定的古诗文功底,善于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终而使现代歌词立意深远,表意明晰;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含蓄优雅,意境深远。既可提升现代歌词的品质,又能契合听众的审美取向。

【注 释】

①摘自《诗人向作词人开炮研讨会矛头直指流行乐坛》一文,htt P://ent.sina.com.cn,2005~5~22。

②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海柳文指导。

[1]文芳.当代流行歌词对古诗词的承传[D].东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植丽云.现代中文歌词韵律初探[D].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张春燕.现代歌词借鉴古典诗词的得与失[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邱熠.论现代歌词对古典诗词文体风格的承传[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杨胜兴,刘振伟.论流行歌曲用古典诗词意象造境现象[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6]廖静.论当代中国流行歌词“古典化现象”[D].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猜你喜欢
押韵平仄古典
押韵押出韵味儿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新阅读(2018年6期)2018-09-10 14:25:55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我给小鸡起名字
春天的马蹄声
故事林(2016年8期)2016-04-20 07:59:40
滇风诗说
云南画报(2016年12期)2016-02-06 09:01:49
Watch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