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银花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以教学大纲教学任务和课本知识为基础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语言素养、分析理解鉴赏等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尤其要注意帮助学习水平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改变他们对语文学科知识不重视或者不感兴趣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养成主动思考、比较分析的学习习惯,训练他们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语言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思考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学困生的消极学习心理和自卑心理,透彻了解他们的消极学习心理和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升学目标和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和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测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一些教师错误地将授课重点放在考试点的记忆讲解和答题能力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造成一些原本语文学习能力薄弱、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学困生更加抵触学习和接受语文知识。
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关注语文学科,不了解语文学科的丰富内涵和文学魅力,语文阅读能力和分析感受能力、理解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以致语文素养较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为教学重心,注重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引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关注和喜爱。
学困生或者由于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对较低的关系,再受周围学习环境的不健康影响,对语文学科充满了负面、消极甚至抵触的挫折学习心理,在这种消极挫折学习心理的强烈暗示和影响之下,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力、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取得进步的学习意愿受到了更深层次的破坏和打击,造成了恶性循环的不良影响,阻碍了学生正常学习潜力的培养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不正确地以分数来衡量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造成学困生尽管勤奋努力,但是因为成绩不佳没有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相反可能得到负面的打击和批评,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为担心、忧虑或者害怕、恐惧的负面心理情绪。因为害怕受到批评或者嘲笑而不敢发言讲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愿意配合老师的提问、不愿意参加同学之间的讨论,在多层次分组探究式教学活动和自主学习分析思考环节中,参与度和配合度低,不愿意或者抗拒心理因素强烈、明显,学习注意力分散。
学困生在消极学习心理和自卑学习心理的影响下,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总是被动甚至具有抵触、抗拒的学习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不愿意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不愿意主动回顾、复习、自我检测已经学习过的语文学科知识点,造成语文基础知识掌握不佳;也不愿意主动预习下一节语文教学知识内容。因此,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难以形成观点和想法,语文思维能力和知识接受、理解能力较低。多数学困生不能够认真、积极完成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很低,没有和同学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心和学习热情。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及个体性格特征、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和学习经验的不同,选择情境教学设计、多层次分组探究式教学、多媒体应用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使学困生能够在自身原有基础水平上获取更大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以下策略疏导学困生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重新树立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随时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对其给予更多学习方面的关注、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拾回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消除他们消极、负面、自卑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家长和周围同学主动帮助和正确看待、评价他们,主动对其学习情况积极考查并制订教学方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给予改善和提高,克服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以提问、暗示、激励等积极、健康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氛围感染、带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提高的学习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根据每位学生的个体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差异、学习经验和学习心理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手段,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在设计多层次分组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学困生的自卑学习心理,鼓励学困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为他们设计难易程度适当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搭配合适的小组学习成员,鼓励学习小组中其他同学配合和帮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重新找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而同学、教师对他们的帮助、称赞和信任,可以逐渐消除他们的抗拒、抵触的消极学习心理,提高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帮助学习水平相对薄弱、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欠缺、学习经验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困生,改变他们对语文学科知识不重视或者不感兴趣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