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文学味”

2015-08-15 00:51:24徐元元
语文天地 2015年25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文本

徐元元

文学性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好比鸟儿的翅膀,鸟没有翅膀就无法飞翔,就失去了自由。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编选了很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厚重的人文精神,能够带给学生自由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文学教育的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解放传统束缚,展开飞翔的翅膀,给学生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课堂。

一、转变观念,激发阅读兴趣

在当前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碎片化时间能够得到有效利用,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诱惑,很多学生不愿意花费精力读书,而是在网上冲浪,参与社交、游戏等,如果将这些时间都利用起来,参与到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中,就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大语文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自主阅读。

如学完苏教版必修一中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篇课文,学生对“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这段话理解非常深刻,记住了“幸福的闪电”这个意象,很多学生喜欢这个叫海子的诗人。有不少学生开始寻找海子的作品,试图多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并且希望获得更多的线索。此时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变成学生讨论分享的读书会,大家可以将自己手头的一些资料拿来交流。有的学生对“幸福的闪电”的理解是,幸福是短暂的,但却像闪电一样能够击中心脏,久久难以忘怀。有的认为,这个意象将幸福当做了电流一般的存在,就仿佛是可以看到的,但实际上仅仅存在于内心之中。

此时的课堂模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一个能够自主探究,人人都能够分享个人体验的交流形式。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的经验负责,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思想传递,传递对这篇课文的感动。还有的学生将诗人的生平都呈现出来,进而评判诗人的思想意识。有学生甚至问:“为什么诗人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由此,学生对当代的诗人有了研读的兴趣,如对舒婷也充满了好奇心。课后很多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网络中搜寻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突击阅读,深刻理解了诗歌这一体裁的性质和特点。

以上这个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都改变了观念,将语文课堂变成了文学论坛,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交流,针对文本的一些内容展开解读,每一个学生都兴致盎然。

二、提高素养,建构系统知识

高中语文教育是一个繁杂宏大的系统工程,作为教师,需要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通过提升自我,进而深入推进阅读教学。将文学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美妙,而且能从中获得文学的熏陶,由此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中,教师要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入手,挖掘文学作品的闪光点,成为人文精神的获益者,帮助学生建构一个宏观的人文体系。

如执教苏教版高中必修三中的《五人墓碑记》,这是《古文观止》的压卷之作。主要内容是对五个普通老百姓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行为的赞美,这个内容是文章的着力点。文中有这样一段:“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段话如何来理解呢?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深入探究,重点讨论匹夫能否有重于社稷。针对这一问题,学生有了对生死的疑惑,到底什么样的人生将生死置于社稷之上?此时,笔者给学生解读了《明史·周顺昌传》中的记载,还有史载《五人传》等。通过解读一些文学创作的典范,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段话,这篇文章以“激于义而死”作为纲领贯穿,追述苏州市民反对暴力的斗争经过以及五人死难的过程,重点评价了五人的价值观,由此推及个人于国家的责任。

那么作者的立场是什么呢?笔者结合李泽厚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解读继续分析。李泽厚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求名的困扰。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站在反对阉党的政治立场来写这篇文章的。支持的是抗击暴力的群众,是对这种义勇精神的赞扬。在当时,这种进步的政治立场和写作思路,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以上教学,由于教师对教材的挖掘较深,文学的意涵就能够在课堂上渗透得更为广阔,学生获得的积累也更为深厚。学生获得的并不是一杯水,而是一片海洋。只有建构了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师才能带领学生从这片文学大海中汲取养分,获得精神的滋养和提升。

三、个性解读,锤炼阅读能力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是死板的课文,也不是要让学生会背诵多少课文,会做多少作业,而是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提升学生对文本解读的热情。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练就一双另类解读的眼睛。而这些,并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可以实现的。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引导,锤炼学生的阅读水平。基于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空间,一方面带领学生自主阅读,广泛涉猎不同的文体、不同国籍、不同风格的作品,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受文本,体验文本。

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选修教材《中外名人传记》《中外戏剧作品选》《中外诗歌选》等进行自主阅读,而且要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文学积淀。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一些富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感受文学之美。比如小说这一体裁,学生大多都很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笔者针对小说进行了专题讨论,开展读书会。一部小说就是一出人生戏剧,这里的每一个人物都能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参照。教师要带领学生从中看到人性的善与恶,读到人性的复杂和简单,由此了解人生百态。

如苏教版高中必修课文《项链》,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马蒂尔德因为虚荣,最终付出一生辛苦还债的故事。针对这篇文章,普通的学生都认为这是对马蒂尔德虚荣的讽刺,也是对当时享乐主义的批判。但是也有学生认为,马蒂尔德的做法并没有错。因为她就算犯了错误,但她为自己的错误买了单,她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为此而拖累别人。这种行为是一种正当的行为。她含辛茹苦地偿还债务,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这正是她责任心的表现。从这个角度思考,学生的想法不无道理。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引导探究,学生逐渐有了个性解读的能力,也就建立了品读文学作品的思维习惯,这个时候,他们的敏锐性就得到了锻炼,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笔抒发情感,提升语文能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文学教育的渗透势在必行,也是语文教育必须要走的路。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充满文学味,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开启良好的课堂模式。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文学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