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密云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100016)
说到应用文写作,学生常常会慨叹“唉!应用文写作好像一看就懂,一听就会,可是一写就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感受不到应用文在生活中的作用,简单地认为套用一定的格式和范例即可,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规律认识不够,没有掌握应用文的语体特点,再加上有些应用文的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写起来自然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提高应用文的写作水平呢?结合多年的写作教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俗话说:思想支配行动。学生只有真正认识到应用文的重要性,才会端正学习态度,用功学习。因此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应用文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效应。
纵观我国历史,历代统治阶级十分重视应用文。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说,应用文“虽艺文之末品,而政事之先务”。唐朝时,皇帝令韩愈撰写《平淮西碑文》,因为这种应用文有着刻石记功、明示天下的作用,意义重大,韩愈得知此消息之后,闻命震骇,心识颠倒,自谓非其所任,为愧为恐,经旬累月,不敢措手。他尽心竭力仔细推敲,用了七十天时间才拟出文稿,比其创作诗歌散文要郑重得多。
古今中外很多文章大师为写作应用文而呕心沥血,传为佳话,将这样的实例用于写作教学,学生感受到应用文的写作绝不是简单容易的事,自然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钱理群教授在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
应用文与文学作品的写作规律大不相同,它不表现为构思的奇特、情节的曲折、语言的绚丽。就一般的应用文写作来讲,它要求主题突出单一,材料真实,文风朴素平实,格式规范,写法固定,语言简明、准确、平实、得体。若广说,应用文种类繁多,每一种应用文都有独特的写法和语言特点。
我国古代儒家尊称为经典的《尚书》,其中有誓辞、诏令、诰言、训辞和政事记录,也有用以登录徒弟和财务的会计文书,这些实用文体各有各的写法。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明确规定“命曰制,令曰诏,陈事曰表,谢恩曰章,勤俭政事曰奏,报覆平论曰驳”,此时应用文特别是其中的公文显然已经成型化了。至于伴随历史演变和社会发展大量涌现出的简牍署书、图籍表册、碑碣志铭、条法律例,乃至民间往来铺天盖地浩如烟海的各种书信、条据、颂辞、祭文等,也都各有格式要求。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文正以其极高的频率性、极大的普遍性和极强的时效性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在社会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例如,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做事之前要写计划,做事之后要写总结,办好企业要制定规章制度,推销产品货物要写产品说明书、广告和订合同,工作中有情况出现要向领导报告或请示,了解社会情况要写调查报告,用人要写招聘启事,求职要写求职信和个人简历,毕业要写毕业论文……老师要让学生了解应用文种类之多、应用之广、作用之大,在掌握应用文共有的规律基础之上,指导学生认真体会每一种应用文的写作要求和规律,并按照其要求和规律进行写作,突出其实用性,并达到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得到本领。”应用文纯属实用文体,其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上,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则是加强写作训练和实践指导。写作训练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迅速掌握课上所学的理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写作由生变熟,由熟生巧。为了收到这样的效果,我通过课上练习、课下写作、组织演讲、与专业实训结合、搞社会调研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指导。
短小内容课上练。日常文书类应用文中的便条与单据、启事与申请书等内容比较简短的应用文,学生觉得好像不用讲也会写,我采取先布置写作后讲解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学生真的写起来,不是格式不正确,就是语言不恰当,抑或丟项添项。学生发现了问题,带着疑问去听课,于是态度认真了,能力提升了。
较长内容分项练。计划、总结、专业书信、简报、调查报告、公文等内容较长,我采取分项练习的方法,这种训练包括题目、前言、正文、结尾、落款等。有些文种的某一部分在写作中往往出问题,例如:公文的版头、标题和发文字号、正文、附注、附件、版记都有特殊的写法和要求;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的前言、主体、结尾等所写内容和习惯用语等也都各不相同。这些内容必须采取分项训练的方法,学生逐项掌握了,才能写好整篇文章。
语言问题反复练。应用文的语言有特殊的要求,运用简明、准确、平实的事务语体,不能运用大白话、口语或文艺语体,避免过度的描写和夸张。有多种应用文有固定用语或习惯用语。如果语言运用不准确,出现理解错误,会给工作带来很大影响或损失,如果语言运用不得体,会让人感到文章不伦不类。习惯于写记叙文、议论文的学生,语言不得体是写应用文的主要问题,而且语言风格的转变相当困难,必须采取反复练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所写的文章“像”或者“是”应用文。
以“误”明“正”辨中练。鲁迅先生说:“凡事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文学创作如此,应用文写作也是如此。教师在讲应用文写作时,如果能收集大量的应用文写作病例,让学生分析修改,使学生明白“不应该那么写”,再来对照范文,使学生明白“应该这么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应用文写法的理解,提高他们应用文写作能力。
整篇文章课下练。任何一种应用文体的学习,都必须经过整篇文章写作的完整训练,不仅课上要练习写作,课后也要留写作作业。尤其是篇幅长、专业性强、有一定认识高度的文章,如调查报告、策划书、总结、市场预测报告等,在课上进行分项练习,老师还必须给一些题目或给出一定的范围,让学生课下完成整篇文章的写作练习。这些种类的应用文需要写的内容多、篇幅长,课上没有时间写,而且写作这类文章需要搜集一些专业资料或进行市场调查,还需要对搜集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提升。指导写这类文章,老师要下大工夫,从结构布局、语言运用、整体认识高度以及其实效性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组织活动联合练。应用文的写作如果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习、社团活动等联合起来,有针对性,效果就更好。如在放假前或开学初,我会与相关部门等联系,看他们在新学期安排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可以插入我们应用文相关文种的写作,然后将这些实际写作的材料留作学生课下练习题,同时帮这些部门指导学生写作。如与团委联合搞演讲活动,我指导学生演讲稿写作;与学生会联合指导他们写招聘启事、倡议书等,与专业系联合指导学生写作实习计划、总结等。这样的写作实践指导有的放矢,也为我们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写作题目和材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总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和学习,要把握其特有的规律,加强写作练习,只有这样才能教有效果,学有所得,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1]刘勰.古典名著聚珍文库:文心雕龙[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钱理群.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J].知识窗,2008(11).
[3]叶圣陶,著;周益民,编.叶圣陶谈语文教育:怎样学好语文[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