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李新
作为语文学习的延伸——家庭作业,如何体现其有效性呢?针对当下初中语文家庭作业的现状,笔者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简要研究。
书面作业便于检查,时间上便于控制,相较于朗读训练或自我阅读,更能直观呈现作业结果。所以,绝大多数初中老师,布置的语文家作以笔头作业为主。
在语文作业中,本来有布置学生观察体悟生活内容的作业,怕学生不去做而流于形式,就只好弃之不用。如寒假时要求学生体味中国的“年文化”,从学生视角去拍摄或录制过年习俗等场景。
语文作业往往以习题的形式呈现,习题的难易区分度不高,在分层时不大好操作,所以语文作业往往就是面向全体。有些语文老师用选做的形式来改良,但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提供选做题会增加自己的额外负担。有时也会让学生莫衷一是。
很多的语文作业,都是照搬现成,或者是选用一部分弃用一部分,而很少是根据学生的学情量身定做的,也就是说家庭作业中教师有效设计的成分相对很少,甚至没有。
改变语文作业面临的尴尬局面,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结构性难题。如果不在有效性上有所突破,如果不能实现语文家作的有效完成,所谓“守土有责”就会化为泡影,语文家庭作业的时间就会在数理化英的围剿下,逐渐丧失;地盘逐渐缩小。
学生家庭作业是一篮子工程,要以整体学习为重,顾全大局而不能顾此失彼。要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重,不能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
语文家庭作业首先要关注的是课内与课外的对接。比如,预习性作业,是前置性学习。为避免预习任务的落空,我们将预习内容习题化。在教学《享受生活》时,我们设计了如下预习导学:
(1)读课文两遍,标出段序;(2)查找作者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3)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驾驭、膂力、颠簸哑然失笑、挚友、侏儒、消弭疲惫;(4)解释词语:百无聊赖、惟妙惟肖、义正词严;(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在文中划出作者喜欢做的事情;(6)如果做一张读书摘记卡,你会选择摘抄哪些句子?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这样设计预习导学,首先基于课堂教学的两个目标:一是了解海伦·凯勒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了解本文中作者对美的追求以及作者的审美感受;二是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其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其次是学生的可操作,标序、注音、注释,属于基础工作;概括文章内容,属于整体感知;读书摘记,属于阅读提升。这一做法体现了层次的递升以及课内与课外的紧密关联。
这是基于家庭背景之上的作业设计。比如,朗读作业。在教学诗歌单元时,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是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以配乐朗读的形式录制成音频文件上交。这份作业延时一周。考虑到学生在练习朗读时需要时间训练,配乐时遴选适合的音乐伴奏,最后的合成需要一点技术含量。学生在完成这份作业时充分体验了它的挑战性和生成性,在最后的作业展示环节,学生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对成果的珍惜和自豪之情。
在教完《藤野先生》之后,要求学生将之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寿镜吾先生的文字查找出来,让学生比较阅读:两位对鲁迅有重大影响的老师之间,有何异同点。学生回去之后,找到那篇教材,再对比分析。同一作家的文字,同样是写自己的恩师,如果能在比较阅读中,不断生成自己的阅读感悟和发现,这样的家作是极有价值的。因为《藤野先生》是苏教版语文九上的教材,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上的教材,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只有在家中找出旧教材仔细研读之后,方能完成这道作业。
例如,语文的适量抄写,我们叫做书写,用书法呈现。学生既要注意正确度,又要注意美观度,用心书写,提升了质量,培养了审美。而且,乐在其中,自然乐此不疲。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年文化探究,我们赋予了这样的主题:“2015,我的新年之旅”,要求学生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新年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亲情、成长、感恩。学生寒假之后上交的作业,其意义之深远,内涵之厚重,形式之丰富,表现之多面,让人为之惊喜,不禁慨叹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除了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的观摩、交流、评比,优秀的作业还要在班上集中展示,在墙报的展览区定期展出。在家长来校日,推荐孩子们的优秀家庭作业。通过营造看重、推重语文作业的氛围,激发学生认真对待积极投入的热情。当然,如果语文老师担任班主任的话,运作的力度就会更大,成效也会更加显著。
我们目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仅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语文作业根本未能纳入评价体系中,所以,让学生造成错觉:考试分数才是有效、合法成绩,而作业分数只是一种描述或评价而已。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识,只有改变评价机制。我们正在尝试将平时成绩用作业综合得分来代替,加上期中考和期末考,以3、3、4 的权重计入学期成绩。学生平时作业质量,特别是家庭作业质量提升上来之后,学生的学习面貌彻底改变,学习质量也得以整体提升。这是我们最乐意看见的语文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