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珏
晏子面对楚王应对自如,纪晓岚在君王面前娴于辞令,周恩来应对外国记者妙语连珠,众多古今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考试体制的影响,教师往往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其重要的,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的时候宜乎双方兼顾,听、说、读、写四个字中不偏废任何一个字,才能收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成效。”(朱永新:《叶圣陶教育箴言》,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年11 月第1 版,第158页)可见口语表达能力是应该与其他能力同等重要的。以下是笔者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口语交际之外,尝试开展的一项“分享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背景1.现有语文学科的中考和高考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阅读分析、理解应用、书面表达等,基本不涉及口语表达(或者说很少涉及),在快节奏、高强度和功利化的形势下,学生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要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迫于压力也无暇顾及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背景2.现在的学生,即使语文经常得高分,作文也流畅优美,但在与人沟通时往往不够自信,甚至有些学生害怕表达,有些当众发言的机会能推则推。究其原因:一是有些学生本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二是本身语言积累较少,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或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常常词不达意;三是表达的时候缺乏逻辑,往往语无伦次。
背景3.当学生进入社会后,生活、工作中对人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口语表达的重要性会体现在各个领域,如与人沟通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减少误解;想要获得去国外大学的深造机会,就必须要通过面试环节,能否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关键;竞选各类岗位时,出色的演讲也会为个人加分不少……良好的口语表达可以为个人能力锦上添花。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只为获得高分而教学,而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分享活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本文所指的分享活动是指在每节语文课教学之前用5 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一名学生在幻灯片演示的辅助下,用演讲的方式,跟全班同学分享一项内容。分享活动与演讲的区别在于,学生可以将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具体,也更能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相比较传统的演讲,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舞台。(田甜:《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实践性课程应研究》,《文教资料》,2013 年16 期)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在各科学科排列紧密的形势下,有时走进课堂,学生已经被数学公式折磨得晕头转向,或被英语语法虐待得昏昏欲睡了,这时再精彩的文章,也很难扶起学生趴在课桌上的沉重头颅。但有了分享活动,学生对语文课就多了一份期待。笔者在班级开展分享活动后,每次的语文课都以热烈的掌声拉开帷幕,当学生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精彩内容时,下面学生个个兴致盎然,结束时意犹未尽,哪还有机会消极颓靡呢?
学生害怕说话,在很大程度上是怕说错话,成为别人的笑柄。分享活动是在班级内进行,参与的都是学生熟悉的同窗,目的就是训练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氛围是允许说错话,出错及时改,这大大鼓励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开展分享活动以来,学生从最初的怕说,到后来都有了说的欲望,再到争先恐后地说,分享活动成了他们展示才华的重要途径。
在分享活动中,学生选择话题,锤炼语言,学习演讲,交流沟通,学会了更好地表其意、传其情。另外就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学生在不停顿的情况下在大脑中组织语言,对词语、句式、语气进行选择加工,并快速通过发音器官表达出来。(赵福章:《情感教育让语文课堂绽放美丽——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与效果》,《中学教学参考》2011 年25 期)
学生第一次尝试这种活动,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避免因仓促而草草了事。在开展这次活动前正好有个寒假,笔者布置学生在寒假里精心思考,寻找分享活动的素材,制作幻灯片,做好分享活动的准备。
指导学生分享的内容不是简单图片的罗列介绍,也不是流水账式的播报经历,而是要有实质内容表达,要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提炼观点;同时表达时要做到条理清晰,举例有说服力;吐字要清晰,声音要响亮,语言要连贯;要注意讲话时的仪态、动作、表情、眼神,争取用高雅的谈吐、幽默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和得体的语调来展现自己的风采。
安排活动的顺序相对可以灵活一点,可以按照学号进行,也可以抽签决定活动顺序,或者让学生自己决定分享的顺序。(王玉琴:《自由演讲 命题演讲 即兴演讲——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初中生语文口语能力》,《陕西教育(教学版)》2010 年Z2 期)
每次课堂开始,预先准备好的分享者上讲台,一边演示幻灯片,一边口头表达相关内容,其他学生需仔细聆听;结束后在座学生可以针对同学的分享内容提问,分享者予以回答;最后教师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
一学期以来,笔者班级的每位学生都参与了分享活动,他们分享的内容有自己的旅行经历、同学的友谊、个人的兴趣爱好、崇拜的古今名人、家乡的美食小吃、热点的时事新闻等,可谓精彩纷呈。经过一个学期的活动,学生增强了口语表达的意识,学会了提炼观点的方法,优化了口语表达的语调体态。
(1)有些学生发言时过于紧张,语言上出现一些口头禅,如“那么”、“好的”等,有些学生则声音较轻,态度不够自然,不善于运用表情、眼神、手势等肢体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
(2)有的学生准备好讲稿后照本宣科,没有将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觉就像在背诵,没有脱稿演讲的风采,要知道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总是要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情感,因此在口语表达时如果能将这些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做到声情并荗,才能感染人,引起听者的共鸣;反之,不带感情的叙述则达不到这种效果。有的学生语言没有经过反复锤炼,出现了滥用词语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网络用语,如“人艰不拆”、“拍砖”、“杯具”等,破坏了口语表达的正规性。
(3)个别学生的发言显示他们的思想比较偏激,倾向于揭示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甚至是阴暗面。这可能与其家庭环境有关,或者是受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对此,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心,其次要引导他们积极传递正能量。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教师能否进行教学反思,是决定这个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分享活动的开展尽管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是存在很多值得教师反思的问题。
学生的选题虽然内容丰富,但都很浅显,不够深刻。理想的状态是在选题前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观察社会,教会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时事和热点问题,提炼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每个学生在分享演说前,教师应事先让学生在老师面前预演一遍,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纠正一些语言或内容上的错误。同时教师应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
虽然活动中有学生提问和教师点评环节,但由于时间关系,这样的互动犹如蜻蜓点水,学生的问题无关痛痒,缺乏深度,无法引导发言者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思想。教师应注意转换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建立交际关系,用高质量的问题促进发言者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蹴而就、光靠一学期某一活动就能完成的。我们可以以分享活动为载体,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