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广金
提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思维进一步拓展的基础。新课革要求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甚至有的学生明明有很多问题,却怕被同学笑话而不敢提出。一个有效的学习课堂不仅需要老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配合。传统的“一言课堂”已经满足不了时代教学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其养成勤思多问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注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就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渔”比“鱼”更为重要。老师应根据学生的所学内容以及认知水平的不同设置相应的问题,让问题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让问题激发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引导学生不断地生疑、质疑。
“有多少个读者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的判别不能如判了死刑一般,应该与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在给予肯定的同时也要提出不足,在给予否定的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
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交流。在教学中强调“群言课堂”,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又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语文是一门交流情感的人文学科,在课堂上老师也是学生,学生也是老师,因此语文教学本质上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互动过程。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首先要帮助学生调整状态,扫除在质疑方面的心理障碍。课堂中大部分学生都习惯于听老师讲,不愿意自己深入思考问题,不主动质疑问题,仅满足于一知半解。对于这种学生,应向其不断灌输质疑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既要学也要问,必要时应给予学生一定压力,让其明确学习上的不足之处。
此外还有的学生有疑问但不敢提问,生怕提出的问题受到老师及同学的嘲笑。对于这一类的学生,应该不断鼓励他们要有质疑的勇气,在课堂上多加指点,对于能够勇敢提问的学生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慢慢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只要学生勇于开口提问,便会越问越多,越问越深入。
在课堂中老师如何设置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很重要,老师总会对一篇文章提出很多问题,但如果问题不当只会让课堂陷入一潭死水,对学生的学习毫无帮助。老师的提问不仅要准确、恰当,还要有规律可循,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老师的质疑解决问题,还能从老师的质疑过程中找到规律掌握质疑的方法。
此外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采取“课题猜谜”的方法可以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设问性质疑,对于一篇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课题提出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来阅读课文。对于较难的词语以及精彩的语句可以进行推敲质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疑、思疑、解疑,提高语文理解分析能力。
教学就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其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有很多,首先对于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似懂非懂的地方要质疑,容易忽略、混淆的地方要质疑,对书后不懂的习题要质疑,对文章结构要点要质疑,对作文的写法及情感抒发要质疑。
对于问题的质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所谓设问性质疑即自问自答,一般运用在课前预习和自学过程中,自己设定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浏览文章。推敲性质疑需要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推敲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再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形成了疑难性问题,对于此类问题需要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不断寻疑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教学要对学生的疑问适当地给予回复,为了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疑问回答,对于个别缺乏代表性的问题可留在课后或者晚自习时间个别回答。如果是一些由于课前没有预习或者预习不到位所提出的问题,应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此外,若是学生讨论后能够解决的问题,应该将此类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解决。
例如,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首先讲述“箭”与“剑”的形状、区别以及各自的用途,这样就可以配合课文中周瑜的一句问话,“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在这里学生往往都会有所疑惑,然而我们预先点破,学生就会不问自通。对于学完后学生产生的联想以及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老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内容加以讲解,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学释疑。
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语文教学中培养质疑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应对;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学生创造敢于质疑、勇于质疑的学习气氛,培养和训练学生质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