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德
在中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老师质疑、向课本质疑,学生间相互质疑,通过质疑和解疑,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能力。为了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必须调动老师、学生、学校等多方面的力量,营造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
在情境教学的具体开展中,要求教师确定主题情境,编写情境大纲,然后向学生介绍相关情境,使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在创设情境中运用相关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课本内容与学生身边的小事、实际生活、问题相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出初中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此外,教师通过设置一些神秘的、矛盾的、新奇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产生思考的内在动机,去捕捉疑点,去寻求答案。如学习《济南的冬天》,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冬天的印象,冬天有的什么特点,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学生诵读完课文后,老师再回到开始,让学生说说文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的,和我们这里的冬天有什么不同。老师创造这一情境,把课文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能更好地学习课文,了解济南冬天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中,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随地将想到的问题记录在上面,也可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某一特定位置挂一本质疑簿,将学生遇到的、想到的语文字词、结构、修辞等方面的问题记录在上面,教师分阶段对其进行查阅,然后专门安排时间进行解疑释难。同时,在课堂中,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观点,使学生养成质疑习惯。如在某次课堂上,教师在板书时未留神将“鲁迅”的“迅”写成了“讯”,有学生指出了老师的错误,老师还在课堂上表扬了学生的细心,在以后的语文课上这位学生都积极发言,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也可随时查看记录簿,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加强语文教学的针对性,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及学生质疑能力的共同提高。如在学习《多一些宽容时》的内容,可将一副对联交给学生,上联为:“无私、无欲、无怨、无悔,才有大将风度”。这副对联是从课文内容中总结出来的。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来概括出其他内容,并补充下联内容。有的学生经过探讨,得到下联:“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方显宰相胸襟”。
一般而言,初中语文学科的质疑意识培养可通过阅读教学来实现,根据语文阅读中的字、词、句、段、篇,或由对约束限制语言表达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或是由对文章涉及的诸多因素质疑批判而产生,也可以从听说读写、知识积累等方面寻找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角度分析,问题可以是“文章的论题和内容是什么”、“文章的结论和意义或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能够得出这个结论(即作者对内容的表述分析所形成的理由)”、“结论同作者自身人生观、价值观是什么”、“文章结构布局是否合理紧凑”等等;从局部分析,问题可以是“用字用词是否准确,有无歧义,如有,哪种意义更恰当”、“语句表述是否合乎逻辑”、“修辞是否恰当”、“选择材料是否精确”等等;从文章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来说,文章与社会、文章与人生等又能产生许多问题,如“文章反映了社会的什么现象,应如何对待,如何解决”、“文章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存状态,人们应该怎样生存、生活”等。师生及课堂环境也是课程资源,在互动交流与合作中,会产生许多可供探讨的问题。
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情境中,进行实践体验,对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同样也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课文时,可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在表演中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角色扮演可以使表演者及观众处于一种真实的情境之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学习“这就是我”的内容时,可模拟面试场景,将学生分为考官、接待员、应聘者,每个角色准备各自的表演内容:考官准备好考题;接待员负责考试的顺序、叫号,应聘者则准备好应答内容。在班级中竞聘角色,让学生自己竞争上岗,要求应聘者占班级人数的大部分。布置考场,确定表演的程序;组织观众,让观众带着任务看表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论。可选出最佳考官、最佳应聘者,布置学生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这种模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以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质疑精神贯穿于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很重要,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有利的环境,加强引导,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