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一个精心设计的导语,一定是目标明确,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启发性的。它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新课伊始就紧紧跟随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主动积极地进入文本学习。
一个精心设计的导语设计,往往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当学生被精彩的导语所吸引,他们会自始至终地跟随着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和合作探究。因此,导语设计是教师不能忽视的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笔者把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用的四种导语设计法与大家分享。
悬念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一两个能总领全文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性问题,在新课导入过程中,让学生们带着由这些问题而产生的悬念进入新课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法的使用,能一下子让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尽快解决相关问题。
《安恩与奶牛》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年迈而贫穷的老妇人,牵着一头成熟而健壮的奶牛来到了牲口交易市场。她神态悠闲,还一直打着毛线,对买卖牲口一点都不感兴趣;面对一波一波想购买她奶牛的人,老妇人始终不为所动,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刚一抛出,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火热起来,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多角度的猜测和思考,也有助于教学步骤的开展和对文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对文章主旨的探究。
情境导入法是指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导入方法。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有着它独有的优势:它集图、文、声、视频等为一体,以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带着学生走进文本,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天在摄影师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接着,笔者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那一丝毫不起眼的绿,那一抹微不足道的青,那怒发在枝头的花朵,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无不震撼着在座的每一位学生。学生们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春天的神奇的魔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满怀热情地走进了文本,去细细体会《春》的魅力。
语文课堂设计中通过积极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丰富学生的感受,陶冶学生的情操。
温故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鲁迅的作品在六本语文教材中一共出现了五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教师在讲授同一位作家的作品的时候,在导语设计部分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作品的内容,让学生温故知新。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知新”,这样的导语能促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比较容易去掌握作家的写作风格、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
初中学生的的好奇心仍然很强,教师如果能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导入新课时,依据文本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一个与之紧密关联的故事,这也是一个让学生很快入境的方法。学生在故事中产生兴趣,注意力得到提高,积极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比一上讲台就板书课题,立刻开始新授课文要好得多。语文老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谜语、典故、笑话等作为导语,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学习。同时,这些内容也在无形中扩充了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陋室铭》既是一篇铭文,同时又是文言文中的经典之作。全文虽然只有81 个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刘禹锡为自己的陋室作铭,主要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笔者在讲授这一课时,把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的遭遇当成一个小故事娓娓动听地给学生讲了一遍,学生体悟到他的聪明机智和面对得失的淡然。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就更加透彻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情怀。
导入有法,但无定法。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是每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彼此间都有联系。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导入,都要注意语言的精练,导语只是一个“引子”,不是教学内容的铺开讲授。同时,教师设计导语,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一个好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状态。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不断实践,设计高效的课堂导入语,追求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