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亚
江苏省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易错类型主要有五种,学生只有掌握这五种易错类型及应对策略,才能胜人一筹。
望蓟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构思脉络。
生:首联写军营中军乐的悲伤,点明望的原因。颔联写蓟城的景物,点明“望”的内容,颈联、尾联写连绵的战火和自己的悲伤,点明“望”的感想。
参考答案:先总写登台远望的感受,接着写远望之景和遐想,最后写由望产生的壮志豪情。
策略:试题的关键点:①“构思脉络”,表明应该有体现“构思脉络”的关键性词语:“首先”“然后”“最后”;②紧扣“望”字,表明答案必须出现“望”字,一般来说,可从“什么时间、地点望,望什么,怎样望,望后怎么样”等角度切入。在做题时必须先认真细致地审清试题,弄清楚问什么,答什么。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
王士祯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平芜何莽苍,云气忽飞扬。
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泽乡。
颍川汤沐尽,空羡夥颐王。
注:颍川侯傅公:指明初大将傅友德,他初随陈友谅,后降明太祖朱元璋,有功于明室,后被太祖“赐死”。
简析前两联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生:前两联描绘壮丽雄阔的景象,借景抒情,抒发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参军杀敌的愿望,以及所见之景引发的豪迈之情。
参考答案:傅公跃马飞奔,苍鹰飞翔,战场平芜莽苍,云气飞扬,写出傅公劲健勇猛之状,蕴含了诗人对傅公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策略:“吊”字本身指“悼念,伤痛”。“颍川侯傅公”点明是个历史人物,应该把这种情感放入前两联对历史人物傅公的描写中,不难得出是作者对傅公的情感:怀念和仰慕。如果要写作者自身的遭遇感慨,也应该在对历史人物分析后再写自身的情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的答案才全面。做题时必须先认真研读标题,把握标题中的隐含信息及答题导向。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 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结合下阕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
生:“声名多被儒冠误”表达作者不能被重用,壮志难酬的伤感。“万感天涯暮”表达作者年事已高,力不从心的无奈之情。
参考答案:“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道出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且尽清樽公莫舞”,奉劝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表明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策略:上阕描绘了寥落、清冷的荒村行旅图,以景衬情。下阕“误”字写出了词人在仕途中的怨恨、懊悔。这就是词眼。分析时必须抓住关键词:“儒冠”“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天涯暮”,这些词在课本、练习中出现频率很高,不难理解。所以,学生要多关注课本、练习,积累文言文知识。
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注:公元1127 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去。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同:通“彤”。鸾辂:帝王所乘的车驾。
本诗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上阕通过写环境的凄凉来表达作者对国土丧失的悲痛之情。下阕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渴望上战场收复失地的强烈爱国之情。
参考答案:对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的伤痛之情;对“靖康之变”难以忘怀、难以洗雪的痛彻之情;对故国故君的思念之情。
策略:两个注释都指向“靖康之变”,中原尽失,二帝被掳。答题时这些应该在答案中有所体现。注释的作用主要有:①提示写作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思想内容。②解释相关诗句:用典或意境。③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考生可以从中揣摩感情基调。④介绍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思想内容。学生要特别关注诗词注释,有时虽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的暗示,一定要把握好,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上阕是如何表现“愁”情的?请简要分析。
生:“夜寂静”“寒声碎”渲染了凄凉冷清的氛围,表现愁情。“玉楼空”写出了孤独,表现他的愁。天上的银河垂地表现心中的压抑和愁苦。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借“纷纷坠叶、垂地银河”等景,描写了寂静凄凉、澄澈开阔的景色,表达相思之愁;比喻,把月华比作白练,描写月光皎洁,表达对对方的思念;衬托,用空玉楼等凄凉萧瑟的景来衬托内心的悲伤寂寞。
策略:通过分析这个题目,明白是考查表达技巧。答题方向:从抒情、修辞、表现手法三个角度切入考虑。必备术语:①抒情手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史抒情;②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借代、用典、设问、反问、对偶;③表现手法:联想想象、渲染、烘托、细节描写、白描。答题模式:①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手法;③作用:描写人、景、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熟练掌握这些要点方法,全盘考虑,就能得到高分。
教师指导学生答题,应要求学生铭记解题顺序:审问题,得提示,明考点。看诗题,明类别,解作者。看注释,用想象,明诗意。铭记解题口诀:试题审一审;标题、作者瞧一瞧;带上注释走一走;关键字词搜一搜;术语技巧用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