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璋华
高考诗词鉴赏题一直是一个难点。这个板块的命题有规律可循吗?解答这类题有可行的方法吗?下面就以两道题为例,谈谈如何解答诗词鉴赏题。
很多诗歌从题目就可看出诗歌的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情感。例如,2013 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卷《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题目中就透露出一些重要信息:点明了时间,暗示了送别的题材。2011 年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更是暗示出写作时间、事件、题材,甚至是怀古伤今的情感。所以说,看清题目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步骤。
知人论世。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气质、风格,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特点、文艺思潮等因素,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旨趣。平时的诗歌教学,在这方面要下点功夫。如李清照的诗词在南渡前后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诗歌的注释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这些信息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常见的暗示内容有:(1)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可帮助读懂诗句。(2)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3)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4)提供“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一类的注解,暗示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
要抓住所描写的意象,整体上把握其内容,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以获得整体感知。比如,2012 年与2013 年的江西卷,都考查了对典型意象的理解。“兰”“蕙”“菊”都象征着人美好高尚的节操。“杨柳”“飞絮”透露一种思念、凄凉的感情。把握好诗中的意象,就能参悟意境,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所谓“情点”,就是表达情感的词语,如“愁”“悲”“喜”“笑”等,可帮助我们直接了解诗人的情感。秦观的《江城子》就含有大量的“情点”。像“离忧”“泪难收”“恨悠悠”“许多愁”,从中流露的悲情就很清楚了。
读懂诗歌后要想得到高分,还必须重视以下两点。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答题时要尽量从多个角度分析,语言力求简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题意问号数,弄清有几个问题,从而确定答题的层次。二是要根据分值确定是简答还是分析,最忌讳繁简失调。三是分析题要有观点、有分析,最忌讳不切实际的架空分析或者观点不明。考生要在句中尽量突出关键词,让阅卷教师一目了然。
主观题没有固定答题模式,但确实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比如运用了何种手法——表达了何种感情——蕴含了何种深意——表达出了何种效果等,用关键词把这个步骤串联起来。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关键词:夸张、拟人、对比、比兴、比喻、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重章叠唱等。
关键词:象征、烘托、反衬、对比、想象、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欲扬先抑、以乐景写哀情等。
关键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关键词: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简洁等。
关键词: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关键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关键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这些关键词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强化理解记忆。学生熟悉了这些诗词分析的关键词后,答题时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的现象了。
最后,江西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一个特点是:题在课外,考在课内。我们要求学生熟读课本,对课本上的经典篇章了然于胸,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