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硕士教育中心 马娜
金融机构的发展需要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优化和加强。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在其内控机制上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不断下降的贷款质量,严重的经营亏损,科学的经营和管理的理念极度匮乏等不胜枚举,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构建并对其整体进行有效的优化调整,使得我国的商业金融机构获得必要的发展保障,避免各种潜在的风险和危机的发生,为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商业银行是一个通过货币经营提供有价值金融服务的机构,因而在其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得风险程度增加,如信贷业务重点信用风险威胁以及相应的操作风险威胁等方面。因而需要对金融资产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考虑,使得商业金融机构可以稳定和快速地发展。目前我国的商业金融机构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需要建立一套良好的自我约束体系以及风险预防体系,这两种体系构成了内控机制的有效建立[1]。
目前我国的商业金融机构因其历史等相关多种原因造成了现有的贷款利率的偏高,使得资产利润率程度受到了影响。并且使得相应的风险程度开始增大,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加快,带来了国际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因而需哟啊金融创新程度获得高效的发展,使得我国在金融业开发程度提高后,其商业夜航面临的风险状况变得复杂。同时一些新型业务如表外业务和国际业务等等面对的风险种类也不断的增多,这些状况都需要银行机构具有完善的内控管理机制,使得自身可以抵御这些风险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金融也是一个具有高度领域相关的整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基础保障。同时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个基础的构建作用。银行机构的资金流动繁琐,当出现一个局部问题后,容易引发多种资金问题,会对相关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国家的金融组织造成连锁破坏影响。使得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增加。
近几十年的金融危机分析研究证明,金融危机爆发后,对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会造成重要的影响。并对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形成一定的动荡。因而,我国不断的和世界金融机构相互紧密联系的今天。有必要对商业金融机构的内部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个完备的运行机制,对其风险可以进行有效的规避和控制,这对金融行业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2]。首先可以让金融也获得安全的保障,其次也可以让我国的经济和社会保持稳定的局面。
金融机构是对货币信用进行经营的极其特殊的一种行业,其内控机制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内控机制的严格制定、建立和有效执行对于金融机构的大小经营风险和经营的后果有着重大的影响。金融机构不断加快的商业化进程迫切的需要内控机制的强化和金融机构内部管理的加强,以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和威胁,保障金融稳定,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可想而知。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是金融业包括商业银行发展的大势所趋,能够有效的应对急速发展的市场化金融业务,娴熟的运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有力的植入电子化的金融手段。定时定点定期进行内部稽查,建立相关的机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自履行责任,对业务和岗位进行抽查。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意见和更新防范措施,这也为内控制度的执行提供了监督基础。
针对于各个岗位的管理方法也更加细致化,各岗位之间的制衡性也明显得到了加强,权责分明,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易忽略的缺漏。更有部分金融机构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更加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细则,成立相关的委员会以及审批等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机构,以达到内部制约机制的健全。
这些长足的进步证明了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在日趋成熟,然而,有进步的同时一定存在相应的缺陷和不足。其表现为以下几点。
2.2.1 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产生错位
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金融机构将内控定义为对下级部门的监督和管制,而忽略了对自身的约束和监督,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了制衡性。同时,忽略了内部控制的抽象化的管理意义,仅仅局限于对业务的控制,而排除在政策制度的决策活动之外。第三种状况是将稽查监督的部门等同于内部控制,失去了对自身经营行为的约束能力。
2.2.2 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的制度性设置
尽管当前有很多金融机构设置了诸多内控制度,然而始终没有达到互相监督、互相制衡的效果,无法充分地协调各部门的职能发挥。
2.2.3 大脚穿小鞋,机制不合适
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一种监督的体系,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就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进行检验,充分发挥其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最高权威性。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恰恰缺乏有效的、频繁的内部监督行为,监督人员数量过少,突击性的临时性的检查多于对重大问题的稽查行为。无法及时反映问题、纠正错误,力度极弱。
2.2.4 执行内部控制的制度过程中浮皮潦草,缺乏彻底性
尽管很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各类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和建设以控制、降低风险,然而在实践之中大量的风险失控依然存在,不依章法、不循规定是此现象发生的重大原因。金融机构的监督制度仍然处在“人治”的阶段,领导成为执行监督的主体,领导的意志成为监督的政策,越权行为严重,各部门负责人制衡性极其匮乏。
内控机制是金融机构本身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律行为,其方式是通过对机构自身的各个司职部门以及员工所进行的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控制、加以制度规章上的管理、提升部门员工与机构的相互制约性所采用的方法和自我调整、管制程序。
现今和未来,金融部门最为紧迫的任务将会长期是对内控机制的建设的健全和完善,以此来促进国家宏观调控能力的加强、金融改革的继续深化、金融风险的预判和防范、金融秩序的稳固和维持、金融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金融改革进入了纵深阶段,正在实现新的飞跃,在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的滋养的同时,内部的动力和条件也必须要得到完善。完善这个内部动力的方式就是对内部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加强和改善,改进完善内部动力和条件,实现金融机构自身的约束力和发展力。
作为一个金融机构,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缺乏相关的机制,以权谋私、收钱办事的现象就会屡禁不止,吃、拿、卡要就会成为一些当职者的家常便饭。通过手中掌握的各项权力挪用公款、收受贿赂,开设黑账号将各项资金纳入自己的帐中,甚至携款出逃。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自我防范的必然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务也在更多的领域之中开展起来,为保证业务的质量,各大中小型银行都在制度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不断将规章制度健全化、体系化。然而金融行业的繁复性决定了其管理和监督方面的漏洞的存在,不能有效地贯彻落实制度政策和规章。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即使发现违纪违规的行为和现象并加以查处,全力保障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3]。
综合上文所讨论、探索的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其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优化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对于在银行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增强器内控的意识。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其风险急剧增加,面临的威胁也越来越多,商业化的进程除推动其不断前进外,也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拥有健全的内控制度,才能在风险来临前防患于未然。同时增强银行自身的防险意识。最后要自觉的、严格的遵守内控制度,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保障合法、合理的运行体系。
严明权责制,合理分工,将工作细化到各个岗位和个人身上。建立监察机构对岗位实行不定期、多频率、不同方式的检查、监督,促进内控制度向更加合理、健全、完善、有效的方向推进。同时以法律规章的手段确保内控制度的稳定执行。
综上所述,商业金融机构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的繁杂,其令范围之广、领域之宽是诸多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对其制度的改革和建设,尤其是对其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更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健全商业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要从体制上进行变革、从文化上进行引导、从制度上进行改进、从技术上进行创新、从管理上进行监督、从操作上进行细化,是一个综合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进行改革的系统性工程建设。在我国商业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当前的改革过程之中,体制的转换依然受到或多或少的阻力,内部人员的技能和人文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和经营的文化传统存在着亟待摒弃的“糟粕”,建设过程中繁复的环节消耗的成本较多,都制约着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因此必须抓住规律,循序渐进,不断寻求适合我国商业金融机构的发展方式,有效地实现内控体系的健全。
[1] 伍敏.我国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途径解析[J].企业导报,2013(01).
[2] 苏玉生.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建设的思考[J].金融经济,2013(14).
[3] 邱海娟.浅议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J].新经济,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