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为“仁”——我们应该教什么

2015-08-15 00:51管春辉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做人育人孩子

管春辉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池家屯小学)

作为一名教师,也曾细细思忖:我应该教什么?应当教“书”,更应该教“学”,还是应该……我从思考走向实践,又在实践中去修正思想,终于豁然开朗:我要教“人”为“仁”!

“脚踩大地,头顶蓝天,堂堂正正立于天地之间!”这是我对“人”字这一撇一捺直观的理解和灵魂深处的认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培养,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教育中极易被忽略、极难达到理想要求的问题。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陶行知指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各种教育逐渐形成的一种品质。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开始接受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的影响直至成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哪怕有再高的学识,再强的能力,也难成为有益社会的人。新课程理念强调了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上来。为此,我们要教“人”为“仁”!

一、给“妈妈洗脚”——在实践中体会

一年又一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唯一不变的是我给每一届孩子布置的第一个作业都是:给妈妈洗脚。“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传递给我们的是孝道、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每个人所应肩负的责任感。每当看见这则广告时,我的心里总会漾起一股暖暖的感动。“孝”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什么?“孝”是一种源于内心的高尚品德;孝是孩子放学归来,在门口甜甜的一声“妈妈”;孝是饭前抢着给父母盛饭的那一举动;孝是离家在外的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古语说:“百善孝为先”,不懂孝道,羞称为人。

孩子们的作业反馈让我感动,“人之初,性本善”,谁说孩子只是顽皮的精灵?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深藏的是一颗颗“善”的种子,在等待有人去浇水、施肥。今天,一颗稚嫩的种子发芽了,怎能不令人高兴。

做事应先从做人开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习中没有好的学习状态,而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只是天方夜谭。现在“四不像”的学生不少,要想使这些“假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必须从做人开始,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学生责任感”把他们转轨到“真学生”。我从“厚德”“识礼”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为人的基本礼节。

二、宏志班——在榜样中熏陶

对家境富裕的学子来说,能够上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父母能将他们送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待遇。但对那些家境一贫如洗的优秀学子来说,接受教育却是一份重担、一份压力、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奢侈的异想天开。同一个生存空间中,宏志班的孩子面对的是我们无法想象、无法经历的。宏志班的学生没有富爸爸、富妈妈,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连糖块都没吃过。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困苦的生活经历使他们更加懂得自强自立的重要性。他们在生活上一般比较简朴,学习都很用功。宏志班的孩子说:“宏志班的班训是‘六个特别’,即特别有礼貌、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这‘六个特别’最重要的是特别能吃苦、特别有志气,这是宏志班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用顽强的生命力来面对和抗衡,只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和希望而努力、坚持!让我敬佩的孩子们!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我以学生同龄人中的榜样去熏陶、从小事小处去培养。宏志班、童第周、海伦·凯勒、张九精、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等,在它们的熏陶、陪伴下,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得到了净化,至少也有些许的触动。

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行育人

“为人师表”这个“表”字体现着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魂,我奉行“言行育人”这个准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是说,只有自己做得正,坐得稳,才能去要求别人,也才能令人信服。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看在小学生的眼里,印在小学生的脑中,所以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出的比喊出的有份量。小事情大内涵,大道理小行为。”因此,一味的动嘴去说服教育学生,不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教自身的表率让学生受到教育。地面上有纸屑,我亲自捡起来放进纸篓;上课学生问好后我都要还礼;下课后,我总是把讲桌整理整齐后才离开;集会、做操都和学生一起参加;向学生借东西时总要说声“谢谢”……这种榜样感召力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四、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

平淡和朴素毕竟是生活的主旋律,校园生活也是如此,没有或很少有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大的教育素材可供我们把握。我们的教育素材更多的蕴藉于这平淡和朴素之中:按时到校、整齐站队、认真做操、自己维护卫生处理垃圾、课桌要摆放整齐、学习用具放置有序、老师找时规矩站立、礼貌说话……聚沙可以成塔、集腋可以成裘,细微之中更能养成好的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人是基础,学习文化知识学生之本。在这方面,我主要从“善思”“笃行”两方面去培养、教育。在我的理解中,学习本身是一个过程,既是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学习做事的过程、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它需要取长补短,不断反思和修正、优化。因此,我时常组织学生一起交流、探讨,以求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另外,很多学生把学习,尤其是作业,当作任务去完成,对此我也时常加以必要的引导,能力的主体性在学生的意识中已根深蒂固。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我看重的是状态,而非成绩。班级里的几个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处于班级末尾,但能一如既往、坚持不懈,老师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到,老师不找,今天不会,明天、后天也一定有进步,这就是“笃行”吧!

“善思”和“笃行”是学生能终生受用的。人与人之间是参差不齐的,一个人的经历毕竟是有限的,靠卡、压去榨取成绩,虽现实,却误人。这样不是导致学生学业的终止,就是使他们只善其一,而懒散丢弃了更多,它导致学生丢掉了学习、做事的好习惯。教书和育人是我们的责任,在管理之中,我更看重育人,我的最大希望就是我的学生们,将来走出校园后是一个有着好品质、好习惯、会做事的堂堂正正的人。

[1]王锷.东汉以来《礼记》的流传(上)[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桑萍.论生命视角下的青少年养成教育[D].河南大学,2007.

[3]吴舸.蔡元培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周艳培.现代教育的人文性困境及出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做人育人孩子
做人,不要做藤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做人要经得起“推敲”——担当不能靠“喊”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