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占侠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一中学)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让他们在不断的观察思考过程中组织和运用好这些“素材”,才能逐渐完善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然而,我们也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对于新教学理念的理解仍然存在着一些“偏颇”,进而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和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学生产生干扰,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才最为有效呢?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怕教,苦不得法;学生怕学,望而生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考试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越来越高,单就分值来说就占卷面总分的一半。另外,从内容和结构上除了要符合作文的整体要求外,还格外注重主题的创新和语言的风格。这就给广大语文教师在习作指导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进而导致了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作文有法,但无定法。目前,关于写作指导的“系列丛书”是琳琅满目、层出不穷。诸如“分类作文指导”“经典范文大全”“作文速成法”,等等。我们暂且不论它们的经济价值,就其实用角度而言,不管书籍是何人所著,毕竟是经过精心整理才出版发行的。有些确实也是经验所得,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参考。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现象”的出现,才给很多教师和学生带来了误导。尤其是那些本来就思想陈旧、喜好照本宣科的老师,过于依赖这些所谓的“经典”,甚至是“如获至宝”,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致使学生的作文从结构划分到文体体现都过于模式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倾斜于课文的讲读教学,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但是对作文教学,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教学计划,但往往是简而又简,敷衍了事。在这些老师看来,作文教学根本没必要写详案,只要按照单元计划完成授课任务就行了。这种随意性的教学态度,恰恰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那就是“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教学缺乏系统性,写作训练无顺序,加上“学生写、教师批”的单一评价方式。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大忌”。无计划的教学,不仅会使教师失去教学的要点,而且会影响能力的发展。在写作训练上,如果不考虑学生实际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盲目地进行指导,学生只能是机械地跟从,从而会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和信心。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根本无法得到展示,情感无法得到升华。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审美的教学则是不完全的教学。优美的语言文字无不蕴含着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因此,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真切感受中去提炼生活,去感受美的世界。
学会多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一直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的“素材”,才能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加深审美体验。
首先,从教师教师角度来说,我们要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美的形象。春天的嫩绿、夏天火红、秋天萧瑟、冬天的凋零。从日月星辰到潮涨潮落;从母亲的白发到父亲的背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激起学生的创作灵感。
其次,就要深入挖掘文本资源,从阅读开始引领学生走向美的世界。文中优美的语句,恰当的修辞,都会给学生留下审美印记。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分析,大多数学生已经学得了一定的写作知识,对于文章体裁的特点及其要求已经能够准确的把握,而且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在突出主题方面也能够精心地选材,唯独欠缺的就是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致使本来构思很好的一篇文章由于缺乏文采而黯然失色。
众所周知,作文是语言的结晶。若想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新鲜活泼,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独创佳语妙句,写出与众不同的新颖之语,让读者心领神会,叹服你的独到之妙。因此,平时就要引导学生多加积累摘抄、用心揣摩。“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提高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应从“锤炼”入手。只要学生心中有,便不愁写作笔下无。
总之,在对初中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过程中,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供我们选择。但是,万变不能离其中。作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主。而不是单单交给学生一定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要让学生在不断地创作当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也是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1]谢金辉.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初探[J].综合天地,2007,(9).
[2]李学安.新编初中作文教与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2.
[3]黄贵全.初中作文教学方法初探[J].读与写杂志,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