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园园
(连云港市海州区幼儿教育中心)
浅析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快乐情绪
◆仲园园
(连云港市海州区幼儿教育中心)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每一个幼儿的情绪是那么丰富多彩。每个幼儿因个性、环境、教育等表现出来的情绪也不同。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孩子真实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及时了解每位幼儿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保持愉悦、开心的积极情绪。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保证幼儿游戏活动时间,让幼儿在与游戏中习得多种经验,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能充分感受到游戏活动的快乐!
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我都注意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并时刻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在平时我注重创设一个自由、平等、和谐的环境氛围。活动室的环境布置我也注意优美洁净,充满新奇感,把孩子的作品及时上墙,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使孩子在班级里产生快乐感,从而在身心上得到愉快的满足。在吃饭与自由活动时也经常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给孩子讲一些笑话、小幽默,让孩子猜一些谜语,使孩子轻松愉快。
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在教育幼儿时,也从尊重他们,说服他们的角度出发,多采用正面教育,很少采用反面的教育。例如,我常常会说“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无形中让他们产生出一种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由于我的鼓励与快乐的情绪感染了我们班的孩子,所以他们在园非常快乐,每一天都愿意来幼儿园,不想缺课,即使生病了也不想请假,还是要带病上学,所以我们班的出勤率很高。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为了得到一个玩具而快乐,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有时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而设想,还不如天天带孩子去游乐场。
几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快乐的秘密。在中班《一起去郊游》《车子开来了》《我们一同握握手》等这些活动中,我找到了快乐的源泉。《车子开来了》是一个我设计的智力游戏,没有古老的教一笔、学一笔的模式。而是让孩子们在玩彩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找一个朋友拉拉手。当我和孩子们的彩带舞动起来的时候,我收集到了快乐。那是来自我本身内心的快乐,还有是来自孩子们游戏时的快乐。我和孩子们的快乐互相感染着、延续着……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开心的叫起来。我发现在快乐中,孩子们的思维是那么活跃、想象力是那样丰富。我终于感觉到教育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快乐,而应该有教师们的快乐。这些活动都是游戏化的,非常符合孩子的心理,而且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在快乐的和孩子们玩。如果教师是生气的,整个活动会怎么样呢?幼儿的情绪是容易受感染的,当我们教师拥有了快乐,孩子也是快乐的。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微笑地对待每个孩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使整个活动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将快乐传染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幼儿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组织一些“好吃的大家一起分享”“喂小娃娃吃饭”等活动,引导幼儿学着关心别人,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是的,时代的发展已不容我们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孩子;用昨天的方法来进行今天的教育。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
用游戏作为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都是基于“游戏即游戏活动”的认识,游戏是由特定的行为或行为系列而呈现出的一种活动类型或形式。然而,游戏的实质绝非一种行为层面的存在而更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精神层面的游戏,是指游戏作为了一种精神特质而表现为一种精神状态或趋向,可称“游戏即游戏精神”。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说是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的。只要对幼儿的言行稍有留意,就不难发现他的游戏精神无处不在。例如,当教师在教孩子欣赏散文诗、绘画、做美工、欣赏音乐作品时,孩子们会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配上自己设计的语言及动作,这些都是孩子游戏精神的流露。他们在教师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中,更是充满着其游戏精神的释放与表达,如在唱“小狗汪汪叫”时,会情不自禁地表演起小狗叫的动作和发出“汪汪”叫声来;画好一幅画,就会把自己的图画编出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说,在孩子那里,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的奇思怪想,轻松自在的玩笑幽默,无拘无束的活泼天性等,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孩子游戏精神的呈现。也是孩子的快乐情感的流露。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也可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更应是贯穿了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所有过程的一种反映童年精神的灵魂。唯此,游戏与教育才可真正达成立体而有机的融合,幼儿园也才可给予儿童一个真正的游戏童年、快乐童年和成长童年。
[1]潘苗苗.儿童情绪理解,情绪调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0.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99.
[3]王雯.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艺海,2010.
[4]庞丽娟,冯哓霞,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