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兴趣融入数学课堂

2015-08-15 00:51:35杨红飞
中国校外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平均分数学课堂教学

杨红飞

(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小学)

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学生们学好数学和理科学科的基础,因此把握好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还较为薄弱、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所以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设置教学情境,开展适当的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够大大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效果。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因为开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就能够很快的进入学习的内容。据此,数学教师要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小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着手,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用新颖、富有吸引力的模式使学生们很快的投入其中。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角色反转,上课可以要求学生来考考老师,让他们任意说出自然数,由老师来回答是否能被三整除,这样学生们觉得能够考查老师了,兴趣自然来了,就会很快的投入到学科学习中去。

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艺术性的使用游戏,也能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在欢乐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获得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识,形成正确而深刻的印象。针对这一特点,在学新知识前,可以巧妙地引入游戏。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思考,寻求新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体验学习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喜欢直接的动手参与,在参与中收获体验的快乐。所以针对学生们的这一特点采取更有利于学生们参与的课堂活动,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既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热情,也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有利于落实全面育人的理念,非常适合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推导公式,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硬纸板上剪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接着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面积和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能从中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加了兴趣,很多感性认识随之获得,在经过引导、观察和思考,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体现。

三、运用多媒体,吸引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多方面、多角度的向学生们呈现所学,无形中就能够降低知识在理解上的难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向学生们呈现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内容,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动画资料、视频资料等多种方式,在操控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需及时暂停、或者反复播放,这样就能够给学生们带来长期的注意力。例如,在进行“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时,我注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闪烁的功能,通过用实物操作演示,使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当我提出“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为了公平应该怎样分?”这一问题时,学生会回答“平均分”,但却不能理解它的含义。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并用一条闪烁的线代表平均分,然后鼠标拖动,把分好的一半旋转一周,正好与另一半重合。这样用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平均分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充分感知了“分”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思维想象。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识结构的形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

四、恰到好处的结束,保持学习兴趣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语,则会使成功得以巩固。在小结时为学生提供一些智趣相融、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激发学生探新的兴趣,作为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完“年月日的认识”一节结束时,可以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问题一:小红今年12 岁,可她只过了3 个生日,这是为什么?问题二:警方通过一张写有“出生日期2005 年2 月29 日”的介绍信,抓住了骗子。你知道警方为什么这么快就抓到骗子的吗?这些问题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课已终而意无尽。此外,还可以设置悬念来结束,悬念具有巨大的潜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深化思维。课堂教学中悬念结束,既总结了本节知识,又自然的引出下节要学生的知识,如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结束时,引入故事:小明的弟弟今天生日,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说:“每人吃四分之一。”弟弟听了连忙说:“不行,不行,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应该多分一点儿,我要八分之一”故事讲到这,我提出了问题:“你们说弟弟真得多吃蛋糕了吗?”同学们很想回答,因为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联系,然而终究解答不上来。于是,产生求通而不达的心理,思维高度兴奋。这时,教师适时指出:这就是我们下一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这样的结束,会使学生产生急于想学习新知识的倾向,对下一节知识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应该选取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空间,做到导之以兴,授之以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火花,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探求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朱超.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J].快乐阅读,2012,(08).

[2]孟馥红.“知之者”不如“乐之者”——试论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3]邹少婷.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猜你喜欢
平均分数学课堂教学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平均分一半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两种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