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评慢品真滋味,涵泳方觉意味长——评点法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学思考

2015-08-15 00:49李思衡
中学语文 2015年13期
关键词: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黛玉

李思衡

[作者通联:山东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

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小说,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其美妙之处?以前执教这一文本时,我更多的是设置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或着眼于人物形象的分析,或着眼于小说中的人物的出场描写,或从林黛玉这一视角入手分析。这次执教这一文本,我想变换一下文本鉴赏的切入点,新的切入点怎样确立呢?我想起了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的论述:“凡是出色的文艺作品,语言文字必然是作者的旨趣的最贴切的符号。读者若不能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文字鉴赏还得从透切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何不让学生从语言入手来品味这一文本的魅力?但是运用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咂摸出文本语言的真味道、接近作者的旨趣呢?于是确立了运用评点法鉴赏文本的人物语言这一教学思路。我先让学生自己评点,在评点中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名家对话,在对话中求得深度解读文本。

一、巧引名家评点,授之以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部分中的第四条中提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红楼梦》一书自经问世以来,古有脂砚斋,今有俞平伯、王蒙、冯其庸等众多的学者都作过评点,这是教学中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文本时我首先想到了这些名家评点。因此,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整体阅读了一遍文本,在大致了解了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自我评点,第二课时,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体会、借鉴一下学者们的评点方法。幻灯投影王蒙先生评点的相关文本内容及其评点。

幻灯投影:

文本内容: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评点: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罥烟眉”,清、淡、秀;“含情目”,性灵之光;“愁、娇、泪”,使人顿生爱怜,并暗示其悲剧命运。

师:哪位同学试参悟一下,王蒙先生是如何评点这一段话的?

生:王蒙先生先用“黛玉的气韵神情与众各别”对这段话进行内容概括,然后重点抓住“罥烟眉”和“含情目”分析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抓住“愁、娇、泪”三个词语分析其作用。

师:这位同学参悟得很到位。评点时,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语或句子的方法,或概括其内容;或分析其作用;或分析其言外之意;当然,我们也可以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像这段话中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脂砚斋的评点就是“奇眉妙眉,奇想妙想”。

二、巧用名家评点作对比,深化学生的解读

叶老曾说过,“鉴赏文艺,不妨听听别人的话”,“虽然并不是所有的批评文章都有价值,但是看看它们,就像同许多朋友一起在那里鉴赏文艺一样,比较独个儿去摸索要多得到一点切磋琢磨的益处和触类旁通的机会”。名家的评点分析往往视野更为宽广,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更有深度,让学生将自己的评点与名家的评点相对照,会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对文本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如:

生1:我评点的是“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这段话。我的评点是:这段话可以看出王熙凤对黛玉的关心体贴,为人处世的精明、做事的周全。

生2:前面称“妹妹”,后边又变成“林姑娘”,还可以看出她前面是以嫂子的身份说话,后边又是以管家大奶奶的身份说话,表现出她身份的转变,突显她在贾府的地位。

师:抓住称呼来评点,阅读得很仔细。

生3:老师,我不同意前面同学说是对黛玉的关心体贴,我们看,她问的那一串问题,问得太急,如果是关心的话,应该每一次问完了之后,等待黛玉的回答,应该是一问一答,而这里,只有问,没有回答,说明王熙凤表面上是关心黛玉,实际上是问给别人听的,貌似关心,实际上是在走过场,讨好贾母而已。

师:分析得很精辟,看到了王熙凤骨子里的东西。我们说初次见面这些问话里面应该有关心,但成分更多的是表演。我们不妨看一下王蒙先生的评点。

幻灯投影:

不等回答,先提一串问题:一、急脾气。二、是关心的表示,也是走过场。三、在“老祖宗”面前可以连珠炮般地说话提问,也是份儿、格儿。四、通过关心人显示自己的全面性、细致性、责任性。

师:可以看出王蒙先生理解的更为全面,可以参考他的评点修改完善一下自己的评点。

三、咬文嚼字中深度解读,接近作者旨趣

《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部分中的第五条中“必修课程内容的组合和教学实施”中有关“阅读与鉴赏”中提到:“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叶老也曾经讲过:“鉴赏文艺的人如果对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不很了了,那就如入宝山空手回,结果将一无所得。”“读者必须把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评点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咬文嚼字,不放过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实词或虚词,在咀嚼中品味词语的丰富表现力,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去体验作品,去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引领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深度解读文本。如:

生1:我评点的是林黛玉说的“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句话,我的评点是:这句话写出了林黛玉的谨慎、小心、心细、敏感的性格特点,同时也照应了小说开头写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句话。

师:你怎么看出她“谨慎、小心、心细、敏感”这一性格特点?

生:评点这段话时,我注意到小说前面的一段话:“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回答贾宝玉和回答贾母的问话截然不同,说明她从贾母的话中听出了贾母不满意她对读书的回答,她意识到了自己回答的不妥,因此,回答宝玉时便改了口,由此看出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师:分析得很有道理,这一同学能够联系文本的前后内容来对比分析,给我们提示了一种评点时的分析方法,就是

生(齐说):对比法。

再如:

生:我评点的是“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和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我的评点是:“连人之高低不择”写出了宝玉见到黛玉后的自惭形秽,“也”字不仅写出了宝玉的率真,看到黛玉没有玉后狠命地摔通灵宝玉,而且“也”字更能表明宝玉想和黛玉一样,写出了他对黛玉的极其喜爱。第二句话,我的评点是:这句话反映了宝玉的男女平等的思想,“神仙似的”是他对林黛玉的评价,从宝玉的眼中写出了黛玉的超凡脱俗,与众不同。

师:评点很到位,并且善于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尤其是虚词,来评点分析,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四、评点与朗读结合,涵泳品读出真滋味

评点的过程,有时间仅仅书面上理解不一定能够深刻领悟出作者的深意,教师不妨引领学生运用朗读的方法,从语音的层面去感受其中的真滋味。如:

生1:我评点的是“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这段话,我的评点是:“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一句夸奖了林黛玉长得漂亮,“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不仅夸奖了林黛玉,也夸奖了这时在贾母面前的三春姊妹,可以看出她讨好贾母、善于奉承、圆滑、精明的特点。

生2:前面是喜,后面忽然就悲,哭起来,表面是写王熙凤同情黛玉的遭遇,实际上写她很会装,写出她善于机变的一面。

生3:王熙凤的这番话,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听着都受用,还能体现她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特点。

师:我们再细读一遍,再品一品,她是怎么夸林黛玉漂亮的?谁朗读一下有关的语句?

生4:朗读得比较平淡。

师:朗读时,我们要注意重读哪几个有表现力的词语?

生5:真、才

师:对,抓住这两个关键词,朗读时应该怎样读?设想你就是王熙凤,你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能读出什么味来?

生6(朗读后):更加突出黛玉的貌美、妩媚,有对黛玉美貌的赞叹和羡慕。

生7(运用重音轻读的方法朗读后):“真”字,表示以前对天下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表示怀疑,“才”字表示以前从未见过,现在终于眼见为实。

师:这位同学朗读得非常好,运用重音轻读的方法,真正读出了这两个词语的言外之意,这两个字表明这不只是赞叹了,简直是在惊叹了。我们不得不佩服王熙凤的这种得体而又高超的说话艺术,作者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把这个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人物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五、在“细”字上下功夫,在追问中品味言外之意

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有些作者富含深意的地方,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领,追问就是一种很好的引领方法。如:

生1:我评点的是这段话: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我是从内容概括角度评点的,我的评点是,这段话是黛玉进贾府说的比较长的一段话,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先讲自己的病史,再讲神奇的经历,然后讲了和尚的话,要想病好开的药方,最后黛玉自己对和尚药方的评价。

师:对话语内容的概括评点很准确,我们看这一段话,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作用?

学生沉默不语。

师:我们先看众人的问话是什么?

生(齐答):“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

师:根据这个问题,林黛玉按照常规应该怎样回答?谁说一下?

生2: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

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所以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师:很准确,那为什么作者偏要林黛玉回答问话的过程中,有一些内容跑偏呢?跑偏的这些内容是否可以删掉?不能删掉的话,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再细读文本,对看似跑偏的这些内容再深入作一评点。

学生细读文本,有的前后位主动展开讨论,有的迅速评点。

师:我们交流一下。

生3:我对“总不许见哭声”这一句的评点是:哭声,照应了小说第一回的木石前盟内容,还泪以报答绛

珠仙草的甘露灌溉之恩。

师:评点时学会联系小说的前后文,充分利用我们第一节课介绍的内容,课堂学习善于倾听、记录,值得

学习。哪位同学还有其它评点?

生4:不能删掉,这些话重点暗示了黛玉的命运。

师:什么命运?

生5:悲剧命运。因为这里讲一概不能见“外姓亲

友之人,方可平安了此一生”,而林黛玉这时来到了贾府,见到了除父母之外的其他人,这预示了她人生的不

平安开始了,也就是悲剧命运的开始。

师:评点有理有据,也很深刻,读出了对人物命运的暗示作用,这里可以说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总之,运用评点法教学,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鉴赏文本的语言,评点让学生学会品赏文本的语言要在“细”字上下功夫,可以让学生在评点中读出人物的性格,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读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之所在,领悟到作者高超的语言运用艺术,在慢读细品中感受文本的魅力,让语文课真正上出语文味。

猜你喜欢
林黛玉进贾府林黛玉黛玉
品潇湘妃子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黛玉讲诗
黛玉为什么爱哭?
从《林黛玉进贾府》品《红楼梦》“其中味”
步步谨慎,处处藏玄机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心理探究
浅谈《林黛玉进贾府》中人物出场的艺术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两个人的爱情和一个家族的“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