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新区第一中学 徐锦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学习他国先进经验文化的重要国际沟通的桥梁,已经越来越成为21世纪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因此中学英语作为基础性英语学习的关键环节,如何教好它,让学生学好它,是一门值得深究的学问。
中学英语教学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要立足长远,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终生受用的理念思维,注重锻炼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等等多元化和实用化,将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在此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身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原有英语学习基础上,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应用,发展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更加注重学生英语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同时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至今活跃在部分地区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整节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在读单词、讲单词、分析句子、讲解语法,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唯一的参与方式可能也限于课堂记笔记、跟读单词。因此本来作为课堂的另一主角——学生很少发挥作用并参与教学学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无从体现。于是素质教育也变为空头戏,实际上还是应试教育的演绎再现。
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主要还是讲授法,而且限于单纯的口传身教法。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仅限于20分钟,再加上部分课程设置的时间位于下午等等,学生课堂的20分钟有时也难以保证。而我们现在课时时间大多为40-50分钟不等。因此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听课效果,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基于上边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可能只是掌握了“读”和“写”,而对于真正要投入的实践应用领域的“听”和“说”却掌握甚少。特别是在一些西北内陆地区,这种现象更显著。学生对于英语表达要么完全不会,要么一词半句,导致交流的另一方不知其所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由于平时的学习更注重对于知识的讲解和灌输,而忽视了时间和应用的锻炼巩固,同时也缺少对于英语这门语言背后相关文化的传输和渗透。所以学生还是习惯用汉语的遣词造句来表述英语,这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语言学习中的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感情、感觉、情绪和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性格、意志、自尊、焦虑与抑制等。在情感教学中,情感指的是教、学主体(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教学主体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教、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情感有动力、调节、强化,感染,迁移、信号、疏导、协调、保健的功能情感功能的积极发挥,有利于调动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智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学生的心身健康等。
根据教育心理学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集中规律,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特点,针对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点,摸索出一些有别于传统讲授的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课堂上组织开展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英语小游戏、英语知识文化小竞赛、英文歌曲学习,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
开口说、开口讲是英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要敢于表达。当然这其中得有教师的组织引导。例如利用英语演讲、英语小话剧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和用英语的勇气。课堂上通过组织英语简短对白,注重时间应用,从而让学生学习的英语是生活的英语。同时注重渗透英美英语母语国家的语言文化风俗,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英语。
思索创新,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手段,让新课改素质教育真正落实。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