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秦敏
(广西大学 政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这是完成各项任务,保证革命胜利的重要手段。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1]在革命年代,党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革命斗争和建设的方方面面。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作为土地革命时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邓小平等领导同志非常重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领导根据地党组织进行了较为成功的实践探索。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地区开辟的第一块根据地,根据地内有壮、汉、瑶、苗等多个民族。1929 年12 月11 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广西百色成立并宣布起义。同日,右江第一届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右江中游的恩隆县平马镇召开,右江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随后几日,右江各县苏维埃政府也相继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在百色起义的影响下,1930 年2 月1 日,中共左江特委在龙州实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同日,左江革命委员会诞生,之后不久,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也相继成立,至此,左江革命根据地正式建立。在百色起义之前,左右江地区的党组织就已经成立,1926 年8 月,中共首先在右江地区创建了恩隆、奉议特别支部,领导农民进行了多次武装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左右江地区的党组织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余少杰、韦拔群等中共党员的领导下,在恩隆成立了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继续领导农民运动,为后来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在邓小平等领导同志的支持下,根据地的党组织迅速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从1929 年6 月到1930 年10 月,右江根据地所辖15 个县中,有10个建立县级党组织,地方党员发展到1500 人。[2]中共广西特委(1929 年10 月30 日,改为中共前敌委员会,1929 年12 月11 日,又改为红七军前委)为左右江根据地党组织的最高领导机构,下属各层级的机构依次为中共右江特委和中共左江特委、左右江地区的各县县委、各县之下的各支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在根据地存在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930 年红军在河池整编时,左右江地区的党员人数多达2000 人,其中包括地方党员1500人和军队党员500 人。[3]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1930 年5 月,左江革命根据地丧失;1932 年10月,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至此,广西地区的党组织开始进入地下开展工作。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时,中国的革命正在经历着剧烈的变化,表面上是在蒋系统治之下,实际上军阀之间混战不断。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的中心开始由城市转向农村。同时,中共中央在革命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确定了围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项任务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1929 年9 月10 日,在南宁津头村召开的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政治任务决议案》中,明确指出了“目前农村中的主要路线是领导农民做日常的斗争,从斗争中转变到深入土地革命,尤其扩大农民的组织,而推进到游击战争,使土地革命更加深入。”[4]在左右江地区,由于语言、风俗、地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广西动荡不安的政局,使得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面临更为特殊的形势。在缺乏经验借鉴的前提下,左右江根据地党组织从实际出发,针对国内革命形势以及当地的斗争状况,积极探索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与载体,帮助广大人民群众认清现实,争取并发动群众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就必须重视对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对象和重点内容的把握。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以及中共广西特委的指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结合根据地的具体情况,逐步建立起以党内的党性教育、军队的作风建设、群众的民智和觉悟提升三足鼎立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格局。
党性强弱是衡量党员素质的重要标志,而党员的党性教育又直接影响到党的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因此,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阶级觉悟、宗旨意识、组织纪律以及共产主义修养为重点的党性教育,提高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由于左右江地区党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存在很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再加上当时战事频繁,各地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导致了党员队伍政治觉悟以及理论水平较低。1929 年12 月20 日,红七军前委发布《前委通告——关于党的组织工作》 强调:“地方党部(特别是百色、平马、那坡) 须加紧注意工人中党的组织工作”,“在短期内施以基本理论之训练”,还指出:“小组会议多讨论党的基本理论问题”。[5]同时,为了保证党员以及党员干部的学习质量,根据地多次开办党员训练班,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性质。当时,邓小平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他说:“对于干部训练我们是注意了的,除了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不断的办训练班”,同时还强调:“讲的课目均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6]从1930 年2 月到8 月,东兰县委在武篆旧州屯、平马等地开办党员训练班,前后有一千多学员参加,规模相当大。训练班的课程“照顾到学员的不同文化程度”,“密切联系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7]重点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纪律以及苏维埃政权等等。通过加强党内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一批懂理论、会用理论的党员干部,为左右江根据地革命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影响。
军队是保证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而军队的思想政治状况,又直接影响着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事关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开展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中,有一部分士兵来自俞作柏、李明瑞所建立的广西教导总队及警备第四、第五大队。由于受旧思想的影响,有很多人都对中共的政策存有疑虑。基于此,红七军军委从士兵的政治思想入手,开展士兵运动。1930 年,红七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发布《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分析了国民党军阀的恶行,并指出建立红七军的目的,同时,要求对待士兵要“改良待遇,废除肉刑,提高生活,官兵平等”,对待敌军要“只打军阀,不打士兵,优待俘虏,不究团丁”,[8]从而使广大士兵懂得共产党的军队与国民党的反动军队有着根本的区别。1930 年11 月上旬,红七军和红八军余部集中在河池进行整编,韦拔群从全局利益出发,坚持服从军前委的决定。但是,有些红七军战士由于长期处在封闭的环境中,同外界交流较少,家庭观念严重,思念养育自己的土地,思想有些动荡。根据这种情况,党组织及时召开整编大会,从维护战士的自身利益出发,着重解决红军战士的思想问题。韦拔群亲自在大会上做思想工作,说明了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要无条件地执行党给予的一切工作。我们的任务解放全人类,革命者处处是家乡。”[9]为了提高军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在红军中规范纪律,健全组织,因而设立了教导队和干部训练所,从而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1930 年2 月12 日, 《工农兵》 刊载《红军第八军士兵代表会议志盛》,指出了“红军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革命的纪律”,同时,“红军作战是很勇敢的,因为红军是为自己的生存幸福而战。”[10]
农民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毫无疑问,只有做好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壮大革命的力量,争取革命的胜利。由于地域和经济的原因,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方针更是知之甚少。因而,党组织在根据地内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组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群众进行思想宣传教育。
1.揭示国民党反动派的丑陋本性及其罪行,宣传土地革命政策。1929 年12 月16 日,《奉议县临时苏维埃政府告民众书》指出:“我们已经认清了国民党是欺骗民众的,是残杀工农的,是代表豪绅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反革命集团”,并进一步强调:“无数千万的劳苦群众,永远受其压迫与剥削。”[11]为了帮助广大群众认清形势,更清晰地分辨国民党的反动性与共产党的革命性,第一,红七军政治部印发了大量传单,一方面揭露国民党的恶行,比如:“勾结资本家地主,推翻工农所争得的一切胜利条件”,“勾结豪绅地主,屠杀全国革命的农民群众数十万”,“代表一切的反动势力,压迫一切工农民众的解放运动。”[12]第二,宣传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使世界无产阶级得到彻底的解放,实现‘共同生产,共同消费,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13]第三,为了号召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土地革命,推翻国民党反动派,1929 年12 月18 日,由红七军前委主办的《右江日报》 发表了评论文章《目前主要的任务》,明确指出百色起义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土地革命——彻底的没收豪绅地主土地交苏维埃政府,分配与农民,使农民得到实际利益,由此引导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斗争的勇气。”[14]第四,红七军政治部还专门编印了《土地革命》 小册子,散发了《我们的主张》等传单,大力宣传土地革命的意义和政策。
2.开展识字教育,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1929年10 月,革命委员会发布的《广西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最低政纲草案》中规定:提高瑶民以及劳动青年的智识教育,并提出了关于文化方面的八条纲领,包括创设通俗阅报室、文化讲习所、夜课学校以及免费学校等。[15]1929 年12 月11 日,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在百色起义,红七军政治部印发《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再次强调:“实行平民教育,发展识字运动!”[16]13 日,就委派红七军政治部宣传队长文冠球率领宣传人员下各地开展宣传活动,并由青少年组成了宣传队奔赴农村,带着标语口号和文件到各个村屯向群众演讲。[17]党组织不仅创设了各类学校以及训练班,还编写了《工农兵小丛书》、《工农兵识字课本》等教材,普及基础常识,宣传政治理论以及党的政策方针等。[18]党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得根据地的群众更加认清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本质,为后来积极加入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支持根据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要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实现革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因此,就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党组织从广西当地的实际出发,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注重运用民族地区特色的形式,推动了整个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促使广大军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
报纸、刊物等是左右江根据地党组织揭示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宣传理论政策、号召广大军民投身革命的重要宣传方式之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为了宣传党的主张,根据地党组织先后于1929年11 月在百色创办了《右江日报》,1930 年1 月,在龙州创办了《工农兵报》 以及《左江红旗》 等。《工农兵报》 主要宣传党的政策和红军主张,从而激发了左江地区群众的革命斗争热情。而《左江红旗》则重点宣传革命进步思想,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右江日报》 还设有“评论”、“本报专电”、“时事评述”、“工农兵俱乐部”等专栏,专门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例如,1929 年12 月18 日第44 期的评论文章《目前主要的任务》,就指出了根据地今后的四大任务,对当时的工作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此外,1929 年12 月,红七军还先后发行了《打倒国民党》、 《土地革命》 等工农小丛书,宣传党的土地革命政策。这些报纸、刊物较多地运用当地的方言,通俗浅显,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广大军民认同共产党的政策主张,积极参加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左右江根据地,布告、标语随处可见,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和鼓舞的作用。红七军在百色起义时发布公告《中国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提出了包括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没收一切地主阶级土地、实行平民教育等在内的16 条纲领。此后,又陆续发布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红军第二号、第六号、第七号通告, 《中国红军第八军目前实施政纲》, 《奉议县仑圩乡苏维埃政府布告》等。而红七军的标语仅在河池、平马两处宿营地旧址,达上百条之多。现存的红七军政治部编印的小张传单,正面是文字,背面配上漫画。例如,1929 年12 月散发的《国民党罪状》 的传单上,背面是一幅《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 的漫画。画中,国民党对洋大人打恭作揖,并说:“不要生气罢,一切我都服从你就是了。”[19]而在《我们的主张》 中,背面印有漫画及口号:“兄弟们!大家打死压迫我们的军官!投向官兵平等的红军去!”[20]这些标语传单大多宣传党的性质、纲领、革命任务,还有红军的性质、纪律等,形象生动,效果明显。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位于广西西南部的山区,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党的很多政策不能及时有效地传达。为了加强对根据地的宣传工作的领导,红七军、红八军设立政治部(红七军政治部下设宣传科)。这样,红军不仅是一支战斗队,也是一支宣传队,是当时宣讲党的主张、红军和政府政策法令的主力和骨干。第一,以连为单位实施宣传。部队的宣传工作由各连队的士兵委员会负责,每到一地,即上街头书写革命标语,号召人民起来革命。第二,组建宣传队。1929 年12 月,红七军政治部组织宣传队,配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深入群众演讲、宣传,“先到对河那必村学校演讲”,“当日又往下石龙村一带宣传”,广大群众热情高涨,“都挤挤而来欢迎宣传队演讲。”[21]第三,地方党的领导帶队宣传。1930 年初,凤山县委在书记黄松坚的带领下,多次组织宣传队,先后到过中区那禄乡、长里八大乡等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宣传,并印发了红色小册子,人手数册。深入群众进行宣传,更加切近群众的心声,了解广大人民的需求,也有利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以及群众的教育。
依据当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编唱山歌、排演戏曲等艺术载体的形式展现,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思想政治工作的又一重大特点。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内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居住,而农村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老人、妇女、少年儿童,大多不懂汉语,用汉语宣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而,红七军借鉴当地宣传队的做法,采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把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人新事谱成壮族山歌或是排练成戏曲,用山歌和戏曲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例如,根据地劳动人民到处传唱的“斧头不怕硬丝柴,红军不怕反动派,豪绅地主威风倒,各地建立苏维埃。”[22]红七军中壮族约占一半,他们中大多是山歌能手,被邓小平称赞“最善于联系群众”的韦拔群就是其中之一。每到一地,韦拔群总喜欢穿着军装与当地的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极具鼓动性,吸引了大量青年投身革命队伍。表演戏曲也是当地群众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宣传方式,1930 年2 月龙州起义胜利后,军民联欢,表演了多种“有地方民族特点和革命色彩的文艺节目。”[23]其中,“菊松调子班演出了名剧《云南追夫》和《小下南京》,农大廷采茶班演出了《打柴舞》和《王三姐算命》,赢得了群众的好评。”[24]红七军中这种一问一答的山歌对唱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表演,一方面宣传了党的政策,解答了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融洽了军民之间的感情。
[1]毛泽东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4.
[2][3]中共百色市委党史办公室.中国共产党百色市历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95.
[4]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87.
[5][8][10][11][12][14][15][16][19][20][21]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选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03-204、215-216、228、182、195、197、173-175、179、194、196、180-181.
[6][18]中国共产党广西党史.第1 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132、175.
[7]中共广西区委党史资料征委会.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97.
[9]莫文骅.百色风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175.
[13]左右江革命历史调査组编.左右江革命史料汇编第二辑:革命文献[C].(内部资料),1978:188.
[17]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百色地区党史资料·民主革命时期党政军组织专题集[C].内部资料,1993:111.
[22]徐方治、谭纪.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概况[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194.
[23]蒋秋瑾.永远的丰碑——龙州起义与红八军[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38.
[24]龙州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编.龙州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