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贡献

2015-08-15 00:44郑曙村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主标准制度

郑曙村

(曲阜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习近平一直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新贡献。

一、阐释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观以及社会主义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性

(一) 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什么是民主,这是认识民主绕不开的话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民主不管形式上如何完善,本质上始终是少数资产者的民主,是资本的特权。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1]社会主义民主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民主。对此,习近平阐述到,在我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出发,他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就是人民民主,也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2]我国的民主政治,就是按照多数人民的意愿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设计和安排。

(二) 社会主义民主是对西方民主的超越

习近平认为,与西方民主比较,我国民主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更多的民意基础及更丰富的民主形式。

1.从民主的主体看: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少数人说了算,也不是某一个阶层、某些人的随意性,而是按照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办事。“按照人民群众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来行使权力,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3]我国人民可以通过选举投票、选举以外的政治参与、协商等丰富多样方式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像西方民主,局限于几年一次的选举;选举过后,民主就进入“休眠期”。

2.从民主的形式看:中国的民主是两种,一是选举民主,二是协商民主。而西方民主形式主要是选举民主一种。显然,两种民主形式要比一种民主形式更优越。同时,中国民主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形式的民主,如选举,还更是实质的民主,如代表民意,参与决策。这就超越了西方的形式民主、选举民主。”[4]2014 年11 月11 日,习近平主席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的著名的“瀛台夜话”中指出:“我们讲究的民主未必仅仅体现在‘一人一票’直选上。我们在追求民意方面,不仅不比西方国家少,甚至还要更多”,“西方某个政党往往是某个阶层或某个方面的代表,而我们必须代表全体人民。”[5]即是说,社会主义民主在民意的广泛性上、在形式的丰富性上,都已超越了资本主义民主。

3.从民主的本质看: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优越的民主,这也就是列宁当年曾经说过的,无产阶级民主要比任何资本主义民主要“民主百万倍”的道理所在。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其基本依据也就在此。习近平对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助于打破对西方民主的迷信,增强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民主”的发展道路。

二、升华了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观,为接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价值观论证

民主的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民主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是决定人们如何对待民主的心理基础。民主,一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传统认知,例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等的基础上,习近平对民主的价值的认识愈日深化,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论断。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既是新事物也是好事物

从民主产生的先后顺序看,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是相继出现的两种民主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继资本主义民主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是公有制基础上的人民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民主。这是对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作为少数人统治工具的西方民主的超越,是最具有优越性的民主。所以,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个新事物,也是个好事物。”[6]他认为,我国的民主制度能够有效地维护中国人民广泛的自由权利,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人民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符合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二)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民主是人们追求的最重要的价值理念之一。对于历经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中国人来说,民主的价值更是弥足珍贵。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始终高扬民主的旗帜,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把民主写在自己决议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甚至把民主当作社会主义的生命加以珍视。党的十八大把民主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加以认识。2013 年12 月24 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民主提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加以践行,这是习近平民主价值观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 民主是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和手段

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政治属性,或称政治本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民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联上看待民主的价值,这是习近平民主价值观的创新之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方面的内容,“中国梦”里,“民主梦”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民主梦”的内容,“中国梦”是不圆满的。民主既是“中国梦”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梦”政治保障。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主力军。“中国梦”的实现,只能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此,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就能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7]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 民主是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石

民心向背历来是决定王朝兴衰命运的根本因素,所以,习近平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8]“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9]怎样才能凝聚民心?习近平给出的答案是:民主。弘扬民主,可聚民心。2012年12 月,习近平重提“毛泽东历史周期律谈话”,强调走民主之路,赢得民心,走出历史周期律。为此,他大力倡导群众路线。因为群众路线,就是民主路线。它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有助于赢得民心,巩固执政地位。从民心的角度阐述民主的价值,这是习近平民主价值观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

三、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标准观,既为我国民主建设订立了规范,也争夺了民主话语权

(一) 建立中国特色的民主标准体系的背景

在如何评判民主上,西方有个典型的霸权逻辑是:我即民主,民主即我。把其民主模式看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唯一合法的民主模式,向全世界推销,甚至不惜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强行“民主改造”,给这些“被民主”的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这种把西方民主美化为“普世标准”向全世界推销的霸权行为正是习近平所批评的“把民主定于一尊”。对此,习近平进行了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民主标准。他认为,民主模式具有多样性,各国的国情不同,评价标准是不同的,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不能用别国的标准来评价本国民主的得失,只有根据国情提出评判标准才是合理的。鞋子是否合脚,必须依据脚的大小确定,不能随便拿别人的鞋套自己的脚。基于此,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依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民主的中国标准体系。

(二) 民主的“中国标准”的体系

民主的中国标准体系包括两个层面的判断标准:制度层面的衡量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标准;民主主体层面的衡量公民民主权利的标准。

1.制度层面的“八个能否”标准。一是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二是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三是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四是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五是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六是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七是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八是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2.民主主体层面的“四个看”标准。一个国家人民享有权利的多寡是衡量民主的重要指标。就此,习近平提出了四个标准。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权利。一是看人民是否在选举时有投票的权利。二是看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三是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选举的权利。四是看人民有没有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三) 建立民主的中国标准体系的重大意义

民主的中国标准体系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实践意义。一是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定了规范要求。这套标准对未来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功能。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应按照这些标准,扎扎实实做好;民主建设的成效,也应该以此标准加以衡量。二是打破了西方唯有“三权分立”、“多党竞争”才是民主的话语霸权,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主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标准建设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三是克服了“唯选举论”的民主标准的弊端。在公民权利标准上,西方是“唯票论”,其民主定义强调一人一票的选举。从政治过程看,这只是起点的民主,其他环节上的民主被忽视了。而“四个看”的标准,避免了西方挂一漏万的片面的民主标准的弊端,克服了“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10]的现象。因此,“四个看”标准是一个比西方民主权利标准更全面、更合理的标准。它把人民民主权利贯穿整个政治过程,使民主永不休眠。

2.理论意义。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标准观。怎样衡量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987年,邓小平曾提出了衡量一国政治制度、体制和结构正确如否的三个标准。一是政治稳定标准。二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标准。三是生产力标准。这个标准提出的历史背景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了初步的发展,但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仍是重中之重。这要求政治发展要服从于这一中心任务的实现,并为此提供有力的条件和保障。所以,这个评价标准侧重于民主对其他领域,包括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影响上,至于民主自身的要素或指标,没有涉及。应该说,这“三个标准”适合了当时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是实事求是的标准。

四、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民主评价观,回击了西方对我国民主的妖魔化

(一)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评价观的背景

怎样正确地评价当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民主模式,这是一个世人关注度很高的的话题。在此问题上,西方主流的舆论存在偏见,基本是以贬为主。因为如果按照西方民主标准,中国甚至不被承认为“民主国家”,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建设的巨大进步,“专制”、“威权统治”,是它们经常使用的抹黑中国民主的话语。当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承认中国是一种独特民主模式,承认中国民主探索的成就。在习近平看来,中国的民主好不好,只有亲历其中的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他依据自己提出的民主标准,对中国的民主政治作出了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二) 科学辩证的社会主义民主评价观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既是民主的,也是有效的。一是民主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这是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我国已经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了任期制,国家机关和领导层实现了有序更替;人民政治参与在逐步扩大,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民当家作主得到真实体现;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已成为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不断完善;反应社情民意、汇集民智和珍惜民力的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已经建立;形成了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实施了依法治国方略,全社会法治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健全了多层次权力监督体系。二是有效性。我国的民主真实有效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能有效调节各种国家政治关系,如政党、民族、宗教、阶层等关系,形成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有力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好制度。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不足。习近平在肯定我国民主是好民主的同时,也坦诚,它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有不足。表现在我们的民主法治建设同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民主政治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以及具体运行上,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习近平认为,有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倒逼改革,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制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评价观的重大意义。一是为我们公正、客观、正确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观点和方法论指导。评价社会主义民主,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妄自菲薄和盲目自大都是错误的。二是有力地回击了国内外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各种抹黑。三是既有助于增强政治制度的自信,也有助于我们克服自我满足,封闭保守、固步自封的保守僵化思想,把制度自信与改革创新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我国民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五、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道路观,为新阶段的民主发展提供了“民主路线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什么方式、用什么途径有效地推进民主,是习近平“民主道路观”的内容。习近平明确指出:“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古今中外,由于政治发展道路选择错误而导致社会动荡、国家分裂、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更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11]

(一) 定位中国民主发展的目标

我国民主的目标模式是什么?这是习近平谋划民主路径首先要明确的。习近平认为,实现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不能拘泥于一种刻板的模式。今后,我国民主的发展,就是把选举+协商的民主模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民主发展的“双行道”或“两条腿走路”,是对西方唯票决的“单轨道”民主的超越。

(二) 提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则

1.坚持“内生性演化”的原则。习近平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民主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本国特色的民主之路,才是根本之道。从民主道路的生成方式看,现代民主发展道路主要有两条生成方式,一是内部自然形成,即“内生性演化”。二是外部移植或称“嫁接”。世界民主发展史已经证明,成功的民主实践多是走前者道路,失败或低效的民主化转型多是后者。“后发新兴民主国家”之所以鲜有成功者,主要与走后者道路有关。总结世界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习近平旗帜鲜明地提出我国民主建设要坚决拒绝“移植型”,不要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而要“内生性演化”。只有自根自生,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2.增加和扩大我国政治制度优势的原则。党的领导制度、人民民主制度及民主集中制等等,是我国政治制度优势所在。我们发展民主,坚决不能放弃这些优势,而是要扩大这些优势,弥补我们的不足。因为这些优势可以有效地防止民主建设进程中的群龙无首、一盘散沙的现象;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党争纷沓、相互倾轧的现象;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这些制度优势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是绝不能放弃的底线和原则。

3.尊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则。一切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根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包含了中华文化的优秀精神基因。习近平强调,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割断历史,而一定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发展我们的民主政治。包括从独特的文化传统出发,走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吸取优秀的文化理念丰富我国的民主形式等。

4.着眼解决现实问题的原则。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由问题倒逼改革,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推进民主政治的改革也是如此。根据人民的期盼,抓住诸如腐败、权力监督、民生、法治等问题,集中力量去解决。通过解决现实问题,维护民众权利,不断完善民主制度。这就是习近平所说的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思想。

(三) 指明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之际,民主之路怎么走?迈向何方?令人关注。一些人乱开“药方”,右的观点主张“西化论”,左派提出“回归论”。面对这些噪音,习近平回应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为此,他提出要控制好两种导向:一是社会主义导向。我国的改革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改弦更张,改向资本主义。二是强调民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导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2]我们不会再回到“文革”时期的“大民主”的老路上,也不会走向“普世民主”的邪路。这些定位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推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四) 准确把握中国民主发展道路的关键

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涉及到三大要素的关系,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形象地说,这是党权、人民主权、法权“三权统合”的问题。怎样把这“三权”统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决定中国民主建设的成败。我们党早就提出了“三统一”的问题,对此,习近平重申:“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3]把握“三统一”,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三统一”的核心。它是其它两个要素的保障。唯有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与法治才能得到充分实现。二是要始终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目的。党推动民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个根本目的不能变。三是要把依法治国贯彻于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实践中。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无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坚持“三统一”是我国民主建设的根本规律,它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的问题。

(五) 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探索出了一条既有效推进民主,又保持社会稳定的渐进式民主的道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选择。改革开放新阶段,以什么样方法继续推进民主?习近平强调:“长期发展、渐次改进”。[14]之所以坚持这一方法,习近平认为:一是民主是有条件的,不能不讲条件、超越阶段求民主;如果那样,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混乱。“‘文化革命’不就是‘大民主’的标本吗?”[15]二是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民主的推进必须更加审慎,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因此,推进民主,既要勇于探索,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怎样推进渐进式民主?习近平强调,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逐步推进。其次,要立足自身土壤,尊重已经形成的政治传统。同时,要解决我们的不足,在推进问题的解决中一步一步地完善自身的政治制度。

(六) 着力中国民主的制度保障建设

民主的稳定发展需要制度的保障。改革开放之初,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的问题。今天,这一任务仍未完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重提这一“历史课题”。关于如何完成好这一课题?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二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完善选举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构建起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通过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从而为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和国家长治久安奠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保障。

[1]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0.

[2][6][7][9][11][13][14]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

[3][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4]胡鞍钢,杨竺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J].红旗文稿,2014(24).

[5]习近平向奥巴马阐述中国对民主主权理解[N].京华时报,2014-11-15.

[8]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12]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15]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62.

猜你喜欢
民主标准制度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