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峰
(上海海事大学 文理学院,上海 201306)
全球化,是指随着世界市场的建立,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相互联系日益增多,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的现象。“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这一词汇,但是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看到了全球化的趋势。”[1]早在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就系统地论述全球化的思想,而且,这种全球化的思想,不像今天一样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代替了。”[2]在这里,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了:一是各方面的相互往来。二是各方面的相互依赖。这不仅包括商品资源的配置,还包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各民族之间的互相往来和相互依赖日益增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3]本文试图从五重维度分析《共产党宣言》 中的全球化思想。
15 世纪末16 世纪初,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大陆通过海运联系在了一起。新航线的开辟,只是形成了潜在的世界市场,因为当时的商品交易还限于农业、手工业产品的交易,交易数量少。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国需要向农业国输出商品,商品贸易额迅速增长。潜在的市场,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4]经济全球化包括市场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流通的全球化以及经济危机的全球化。
1.市场的全球化。随着新航线的开辟和航运技术的发展,海运把世界各地联系在了一起,大陆与大陆之间、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形成了更大广大的市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5]其后,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工业革命,生产出大量的商品,形成了真正的世界市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6]
2.生产的全球化。由于资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必然不断扩大生产的能力。这样单独依靠本国市场提供的生产要素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它需要进口国外的生产要素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求。这样便逐渐产生了国际分工。在最初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发达的工业国与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分工。工业国利用技术优势生产工业制成品,农业国生产农产品。“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转变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便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生产地区。”[7]随着国际分工的形成,工业国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8]与此同时,由一个国家生产产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取而代之的是跨国公司的形成。“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消灭。”[9]
3.消费的全球化。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人们的消费随之多样化、全球化。“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10]随着消费的全球化,“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11]
4.物流体系的全球化。随着航运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引进以及地理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形成了世界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形成,又需要航运业作支撑,促进了航运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12]从而带动了物流体系的全球化。
5.危机的全球化。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因此,一方面,它会不断把剩余价值资本化,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在商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C 是固定不变的,在问题一定的情况下,工人的工资(V) 越少,则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M) 越多,因此,资本家会尽量减少工人的工资。工人工资少,消费能力低。这样便出现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当生产和消费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危机便爆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13]当危机爆发后,一方面要减小生产能力,另一方面寻找扩展更大的世界市场,甚至用武力强迫其它国家纳入世界贸易的体系。但是,由于这样一种赚钱的逻辑,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消费具有减少的趋势,地球上的市场范围又是有限的。终有一天,解决危机的办法会越来越少。“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办法呢?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1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政治的全球化。包括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工人运动的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全球化。
1.资本主义全球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由于西方国家在技术方面的优势,生产效率高,具有生产成本优势。而落后的农业国,运用人力畜力作为生产的动力,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这样,随着工业国产品的进入,它以价格优势,击败了农业国的农业、手工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甚至开始发展民族工业。因此,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15]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殖民地的占领。一方面,它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又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市场。随着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为了适应其自由贸易的需要,它在殖民地国家推行资本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16]
2.工人运动全球化。随着国际分工的形成,全球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人们的生活条件日趋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对立也日益消失。“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随着工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条件的趋于一致,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17]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品的交换。这样,不仅是国内的资本家剥削国内的工人,而是整个世界的资本家剥削整个无产阶级。就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工人没有祖国。”[18]世界各国的工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19]否则,一国的行动,会遭到其它国家资产阶级的围剿,从而造成革命的失败。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0]通过全球工人的共同努力,“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21]
3.社会主义全球化。随着工人运动的全球化,促进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因此,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获得解放,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一切国家的革命,这种革命迟早会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22]因为工人阶级受到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资产阶级是共同的敌人,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3]只有工人联合起来,才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社会主义主义制度,阶级剥削、民族与民族的对立才会消失。“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随之消失。”[24]
全球化的发展,一是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文化的全球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交通的改进,航运业的发展,把一切民族都卷入了资本主义文明之中。“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25]二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日益增强。“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6]
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的全球化。随着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体系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今天英国发明的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27]这样,形成了社会问题的国际化。由于资本的逻辑,它不断改进技术,运用自然力作为生产的动力。整个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密,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越来越简单,对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要求越来越少。其结果:
1.机器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小。妇女、儿童都可以参与到工作之中。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的,这样,劳动力的价值日益降低,工人的工资越来越低。“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28]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越来越多,财富越来越在资本家一极积累。“资产阶级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它使人口密集起来,使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使财产聚集在少数人的手里。”[29]
2.工人对机器的依赖越来越强。在资本主义体系下,工人生活水平越来越低,而且不像其它社会,工人如果不推翻这种逻辑,社会的不公平和收入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农奴曾经在农奴制度下挣扎到公社成员的地位,小资产者曾经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下挣扎到资产者的地位。现代的工人却相反,他们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3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因此,一国所加工的已经不再是本国的原料,而是来自遥远的国家。这样,由于资源和能源的开采,落后国家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欢呼资产阶级的文明所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农村脱离愚昧状态的同时,也看到,资本主义创造财富的特征是伴随着大多数贫困人口的增长、自然的异化、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31]
1.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市场交易范围的扩大,破坏了生态平衡。由于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侵略、倾销商品等形式,它打破了落后国家和民族原有的生态平衡。在原有的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和谐相处的关系。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被打破了。“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造成环境的污染。随着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爆发后,造成生产的大量浪费。这些浪费的工业制成品。一是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二是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32]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 中论述了全球化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主导的、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全球化。第一,西方国家利用资本上的垄断地位,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剥削落后国家。“一个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越发达,那里的国民劳动的强度和生产率,就越超过国际水平。因此,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从而表现为不同的价格,即表现为按各自的国际价值而不同的货币额。”[33]第二,资本主义全球化体系,是不公平的全球化体系,“它使未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34]
在《共产党宣言》 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论述了全球化产生、发展及趋势。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国家主导下的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有利于西方工业国而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的全球化。《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利用世界市场,参与全球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世界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往来,丰富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一,积极参与全球化,对于中国利用国外资金和市场,解决技术困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既要从世界市场进口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及生产过程的零部件,又要向世界市场销售大量的产品。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全球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工业化,是不公平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体系。因此,中国虽然成长为世界工厂,但由于技术的落后,本质是“世界组装工厂”,仍然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
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它会通过商品的倾销等手段,促进落后国家原有的制度的解体。另一方面,它们还直接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在一些国家培植反对派,给予资金、武器等的支持,进行所谓的颜色革命,给这些国家和地区带来动乱。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虽然存在着收入差距、腐败等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能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为此,要增强制度的自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断前进。
随着中国国门打开,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打着所谓的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价值”理念,进行思想意识的渗透。究其本质,是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理论。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延续不断的文明,之所以延续不断,说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一种强势文化。因此,我们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的自信心,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由于各项制度不完善,中国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导致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加强社会建设,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占社会收入的比重,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发展,跨国公司利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在中国生产,本质则是跨国资本对中国劳动力的剥削。“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在富士康为美国苹果公司组装手机的工人的工资只占最终制造成本的3.6%,他们为苹果公司巨大的64%的毛利润率做出了贡献。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的工人,特别是农民工,受到了跨国企业的严重剥削,工人的工资甚至低于劳动力的价值。”[35]
由于生产的全球化,造成了资源与能源利用的全球化;空气污染的流动性,造成了生态污染的全球性。随着生态问题的全球化,生态问题成了全球公共治理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努力。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中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对于全球环境恶化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治理问题,需要各国有差别的共同责任。西方国家在过去工业化过程中,对气候污染负有更大的责任,在气候治理中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1]魏洪钟.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04).
[2][3][4][5][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3][24][25][26][28][29][30][32][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35、35、32、32、35、35、35、35、35、37、37、35 -36、36、50、50、50、66、66、44、50、35、35、38、36、43、37、36.
[7][3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645.
[22][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0、680.
[31]李本洲.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J].东南学术,2009(03).
[35]约翰·贝拉米·福斯特,张峰译.全球经济停滞与中国[J].国外理论动态,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