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 昆明 650111)
一个人相信什么,不迷信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为领导干部,相信什么,不迷信什么,更是一个千万不可须臾忽视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很多情况就看不清,很多问题就弄不懂,很多工作就做不好。就我们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八个多相信,八个少迷信”。
1.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毛主席曾告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学到起码的知识”。我们要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真正做人民大众的公仆,就必须时刻牢记并努力践行毛主席的这句至理名言。非常遗憾的是,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是、不学无术、离经叛道,与毛主席的要求背道而驰,经常甚至是随时把自己当成“英雄”,把人民群众看做是“幼稚可笑”的“阿斗”。
2.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之源、力量之源、活力之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生命线。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告诫全党全军:没有人民大众的支持和拥戴,我们共产党人一天也生存不了。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多相信群众,少迷信自己,随时随地都要把人民群众当作英雄,当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随时随地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幼稚可笑”,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自高自大,自我膨胀,最后走向自我毁灭。
1.探寻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先贤荀子有句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说的就是,规律具有不可更改的客观实在性。规律不会因为尧舜的贤明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纣的昏庸而消失。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永远不可能消灭规律、改变规律、创造规律、违背规律。我们伟大的祖先在2500 多年前,不仅已经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了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更改性,而且已经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规律的可知可用性。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不少领导干部,对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认识不足,探索不力,更谈不上很好地把握、遵循和运用规律。
2.主观能动性只有在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才能起积极的作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曾是我们过去曾非常推崇的口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是我们现在有些人挂在嘴边的傻话。这些说法,不重规律、不讲规律、不循规律。我们是辨证唯物主义者,不仅不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非常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背离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毫无意义,相反,还会受到规律的惩戒。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多相信规律,多探寻规律,多遵循规律,多运用规律,千万不可迷信主观,不讲客观规律、不看客观环境、不顾客观条件地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事与愿违,不仅不能成事,相反,还会坏事、败事,最后还会受到规律的无情惩治。
资源是有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这就需要配置资源。人类迄今为止,已经认识到并能比较娴熟地运用的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来配置资源,另一种是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配置资源。几百年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证明,在这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中,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效益更佳,更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有序进步。
1.市场经济是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发展的希望和依靠。冶金部消失了,中国的钢铁产量成为世界第一;纺织工业部消失了,中国的纺织业产量成为世界第一,诸如此类的列子不胜枚举,十几个政府部门的退出,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企业、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对发生在我们眼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我们千万不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麻木不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有今天,主要依靠的是市场;中国要走向更加繁荣发展的未来,也必须依靠市场,简言之,中国之所以有今天,主要靠市场;中国要有未来,主要还得靠市场。中国过去发展经济的奇迹得益于市场,中国今后的更大辉煌依然要靠市场。换言之,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主题,也是中国经济崛起的主招和要招。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如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不了决定性作用,那么,我们搞的就不是市场经济。不搞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就没有希望,就没有出路,就没有未来。
2.要不断强化市场意识,着力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市场能不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要看政府。如果强势的政府把什么权利都揽着,把什么资源都占着,把什么事务都管着,甚至随意干预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那么,市场就无法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李克强总理反复告诫我们:“政府一些该放的权还没有放,手伸得还太长,要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强化市场意识,牢固树立“没有简政放权、提供优质服务的升级版的政府,就永远也不会有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的升级版的经济”的观念,多相信市场,少迷信市长,保竞争反垄断而不是保垄断反竞争,切实做到简政放权,真正放权于市场,放权于企业,放权于社会,放权于人民大众,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1.重视理论,更要重视实践。脱离实践活动的理论,必然是空洞无用的理论;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必然是盲目无序的实践。理论之树常青,实践之树常新。理论和实践都很重要,我们既不能片面重视实践、轻视理论,走向经验主义;我们也不能片面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走向教条主义。我们既要重视理论,力争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群众、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引领社会,同时,更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高国力。同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完善理论、创新理论、发展理论,使理论和实践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2.勤于实践,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乐于实践。既重视理论,也重视实践,这应该叫“两点论”,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甚至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要用实践充实理论、修正理论、发展理论。这应该叫“重点论”。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我们现在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既轻理论,也轻实践;二是重实践,轻理论;三是重理论,轻实践。真正既很重视理论,也很重视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不一致时,又能很好地用实践充实和修正理论的领导干部真还不多。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既要非常注重学习,做到理论上很成熟,有较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好的理论素养,凡事都能进行理论分析、理论概括、理论提升、理论表述。同时,更要有强烈的“实践第一”意识。
1.巧干都是在实干中学成的,巧干都是在实干中产生的,巧干都是在实干中练就的。在我还担任中甸一中校长时,我经常引用唐朝韩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要求全校师生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个已退休的老教师跟我说:“小王校长,仅仅苦读勤学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巧读巧干。”当时,我没有当面反驳老同志,但是,骨子里根本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在我看来,苦到家了就会甜,勤到底了就会巧,正如俗话所说的:“苦尽甘来,熟能生巧。”只有实干,才会有巧干;没有实干,就永远不会有巧干。没有实干的所谓巧干,充其量就是个依靠小聪明的投机取巧。
2.要实干、苦干、真干,不要搞投机取巧。当下中国社会比较浮躁,有些经商办企业的,想通过拉拉关系,要点特批项目,搞点特别照顾,得到更快地发展壮大;有些做学问的,想抄抄别人的文章,打打大家的招牌,得到更快的提升;有些从政为官的,想通过搞搞关系,找找后台,走走后门,得到提拔重用。诸如此类,想投机取巧的人真还不少。鲁迅先生曾讲:“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是以此真正成大业者,亘古未有。”投机取巧,确实有术也有效,在政治生态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时候,更有用,也更有效。但是,真正要办好企业,做好学问,当好公仆,成就事业,靠投机取巧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多相信实干、苦干、真干、拼命干,而少迷信巧干,更不要自以为是、投机取巧。
1.必须尊重和遵守常识。“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的一句名言。知识为什么是力量呢?依我之拙见,主要原因是:知识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知识可以铸就民族的未来。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大家都比较重视。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把常识当作知识来对待、来重视、来研究、来遵循。其实,常识不仅是知识,而且往往是更常用、更管用,也是更好用的知识。人要吃饭,否则就会饿死;冬天比夏天冷,必须添衣御寒,否则就会冻死;太胖必须减肥,否则就会生病;做事必须用心,否则无法做好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知的常识,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任何人违背了这些常识,都将无法正常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进步。只要稍微注意观察和思考的人都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真正靠尖端的知识和科技谋生,靠尖端的知识和科技创业,靠尖端的知识和科技成功的人,其实并不多。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靠常识生存和发展的,即便是少数靠尖端的知识和科技成事兴业的人,也无法违背常识。
我们认为非常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一些杰出人物,其实很多都是特别懂得常识、非常善于运用常识的人。比如,我们唱歌都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但是,毛主席指挥打仗用了很多常识。毛主席最善于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其实就是“五六个人打一个人往往取胜的把握很大”这一常识的灵活运用和科学放大。在谈及“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时候,毛主席常常给干部战士讲这样一句话,叫:“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击溃十个师,不如歼灭一个师。”这就是在教大家认识常识,运用常识,遵循常识。
2.努力学习常识,切实把握常识,认真遵循常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太不在意常识,都热衷于寻觅不用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成事兴业的秘诀。轻轻松松就可以走的路,肯定有,但我要告诉你:那一定是下坡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好的事,也肯定有,但我要告诉你:那一定是垃圾活。做很多事,其实都必须认真领悟和切实遵循常识,并没有什么可以事半功倍的秘诀。比如,我们学习写作,没有什么秘诀,只能多读、多写、多练。如果有什么秘诀话,那么,鲁迅的儿子、郭沫若的孙子,都可以通过继承先辈那里学来的秘诀成为大文豪、大诗人。再如,我们从政为官当领导干部,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只要你能认真地遵循“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等这些常识,也就比较容易成为一个好官。再如,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成为一个好老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秘诀,只要我们能身体力行地遵守好“言传身教”这个古已有之的常识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强化“常识是更管用的知识”的观念,千万不要钻头觅缝、异想天开地去寻找什么秘诀、探听什么捷径。
1.政客是为自己当官,政治家是为百姓当官。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百姓而从政为官当领导,而且真正卓有成效、受人拥戴的人,应该都算政治家;为了一己,为了一家,为了一个小团伙而从政为官当领导的人,无论职务有多高,也无论资历有多老,都应该统统归入政客之列。简言之,政客是为自己当官,政治家是为百姓当官。政客的话,不可信;政客的德,不可靠;政客的行,不靠谱。我们这些人肯定成不了政治家,但我们必须用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千万不能做“有奶就是娘”的政客,更不能做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徇私舞弊、任人唯亲、为非作歹的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政客。
2.真心敬重专家,广泛接触专家,虚心请教专家,努力学习专家,切实用好专家。“在越来越小的领域懂得越来越多的人,就是专家”,这是一些美国一些学者给专家下的定义,我觉得很有道理。过去全科医生多,因为管得太杂,专业分工不够,需要再细分,随即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五官科。但还是觉得管的太多、太杂,随即出现了口腔科,这个科只管脸上的一个洞洞,就是嘴巴。尽管只管一个洞洞,依然还是觉得管得太多、太杂,就有了进一步的细分,出现了牙科,这个科只管口腔里的牙齿,尽管如此,有人依然觉得管得太宽了,据说有些发达国家的医院分上牙科和下牙科。这就叫专科,在专科里上班的医生就叫专家。
我们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对专家重视不够,很少真心听取专家意见建议。这是我们在城市建设、选人用人、干部教育等不少工作中败笔多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领导干部往往综合协调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比较强,但在很多专业领域,其实懂得的不一定很多,更谈不上是专家。比如,一个不是专业学医的人,经组织教育培养,先当某县的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10 年,再提拔当某市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10 年,尽管分管卫生工作20 年,但在如何补牙方面,肯定没有牙科医生懂得的多,这就是专家和领导的区别。古训讲:“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当多大的官,也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谦虚谨慎、认真细致、从善如流、多听多问,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千万不要成为广大干部群众非常反感的独断专行,“拍脑袋定,拍胸脯干,拍屁股走”的“三拍”干部。
1.注重自律,但不能太迷信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法治建设时经常引用《韩非子·有度》 里的一句古话,说:“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曾讲:“把人都当作坏人来制定法规,很可能制定出好法规;把人都当作好人来制定法规,很可能制定出坏法规。”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律,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极端必要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多数人是自己管不住自己、管不好自己的。作为领导干部,在自己非常注重自律的前提下,还要教育和引导他人自律,这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职责。但是,能够很自觉的做到自律的人,其实并不多。这就需要他律、法规和惩戒,千万不能太迷信自律,千万不能把立足点放在自律上。
2.要不断强化法规意识,严格依法办事。过去,我们太迷信自律,所以,诸如“七不准八不要”之类的规定多如牛毛,中央有规定,省里有要求,县乡有细化,但执行的效果并不好,有些问题还越来越严重。例如,不准公车私用、不准卖官买官、不准公款旅游、不准贪污腐败、不准任人唯亲、不准大吃大喝等等,这些规定早已有之,而且反复重申。问题是,过去我们太迷信干部的自律,认为就这样一般性的提提要求,大家都会自觉地照着执行。其实不然,有关“不准”的规定越多,问题仿佛不减反增,有些领域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势。原因在哪呢?依我之拙见,问题在于,我们太迷信自律,轻视甚至忽视了严格的他律。事实证明:没有相应的严格的惩治措施,结果管住听话的,没有管住不听话;管住老实的,管不住狡诈的;管住自觉的,管不住不自觉的,甚至是听话的、老实的、自觉的成为另类,受到非议,受到排挤,受到打击。最后,很多“这不准那不准”,就形同虚设,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强化法规意识,都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切实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要特别注意自重、自警、自省,但千万不要迷信自律,要动真的、碰硬的、来实的,依法依规管好自己的家属、子女和主管分管的队伍。